今天看了一篇關於計時器的文章,一小段英文字讓我摸不著頭緒: ... pallet verge powered by crown wheel ... 卻也讓我學到一個新字,包括英文字與中文字:escapement 東華英漢大辭典的解釋是: 1. 擒縱機構;(鐘錶裝置的)擒縱輪;(打字機上控制行距的)棘輪裝置;(鋼琴上使音錘擊弦後立刻復位的)控鍵裝置。 2. 脫逃;逃路。 對於不知道鐘錶歷史與結構知識的我而言,字面上的「擒縱輪」實在沒有甚麼意義。透過Google 的幫助,我找到了 The Clock (作者 Trent Duffy)一書,看到了底下這一頁,一幅圖真是勝過千言萬語啊: 透過維基百科,我又知道了: 第一個使用擒縱器(escapement)的鐘,於八世紀在中國出現。11世紀,穆斯林工程師發明以重量驅動(weight-driven)的鐘。14世紀初,歐洲發明機械鐘。直到20世紀,機械鐘都是標準計時裝置。 以及: 擺鐘 1583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鐘擺的理論基礎。 1656年,荷蘭的科學家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 哥士達(S. Coster)成功製造第一個擺鐘。 1675年,他又用遊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遊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鐘,同時也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第一個擺鐘的正面圖 與 構造圖 (取自 Wikipedia ) 原本,我只知道惠更斯在波動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波前」的想法。今天,我才知道了,原來他還是鐘錶工業的發明先驅者之一! 對岸出版的《鐘錶》的網路雜誌:< 擺輪與擒縱機構的演化 >(李海濤 文,簡體)也有相當豐富的史料說明。 * 延伸閱讀 《 時間之冪:從極短暫到永恆,囊括各種時間尺度的祕密 》
謝謝各位老朋友與新朋友來到我的部落格! 我是個喜歡科普寫作與翻譯的物理老師,從台灣教到紐西蘭的學校。我會持續筆耕,透過這個專頁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經驗,也歡迎大家分享我的文章給您認為有需要或感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