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21

好久沒有和人談起孔恩了呢!

人言大樓 假期時整理房間,把電腦連上舊的隨身碟,隨機點開一些舊檔案,準備刪除與整理,結果看到自己在逢甲開設通識課程時學生所寫的期末心得報告。看著學生質樸地分享他的學習歷程,還是覺得很感動,也很高興自己當時的課程,對學生有所啟發。 光陰似箭,一晃十五年就過去了。好久沒有和人談起孔恩了呢! 人言大樓,是當初通識課上課的地方,也是逢甲電腦預設的桌面照片,特地把它找出來貼在部落格裡,留個紀念。 * 經典導讀《科學革命與結構》    心得報告 土木四X - 2006   第一次上老師的課就被老師的教學方式給吸引住了,老師總是用幽默灰階的方式把枯燥的東西投入學生腦海中。對於理工出身的我來說,接觸的東西永遠是符號、數字構成的一大串公式,而老師在課堂上說了許多科學家和物質發現等等的故事,每一次都收獲許多。   假若老師上課不是選用《科學革命與結構》一書,我可能永遠不會去翻這類的書籍,一來是因為書名不吸引我,二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本書(也許是我們這些後生小輩看的書太少)。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覺得收穫頗巨,除了讓我了解到什麼是「典範」、「精練典範」、「異例」的定義外,也看到的許許多多的科學革命故事。每當我心裡想著,以前的科學家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方法來解釋科學時(例如:燃素說),我就會開始思考,以後的人說不定也會覺得我們這一世紀的科學家論點很奇怪,說不定宇宙空間等等的跟我們現在我定義的不一樣,說不定月球上有生物只是我們看不見、也探測不到,等等之類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除此之外,也讓我的思考迴路活絡了起來,增加了更多對事情解讀的面向,也許這就是學生必須選修不同領域通識課的意義吧。   另外讓我覺得最訝異的是,我從來沒有這麼了解過我的科系。因為老師要我們做的期末報告,從自己科系找出「典範」、「精練典範」、「異例」。一開始真是讓我忙得焦頭爛額,土木工程可是千百年不變(沒有什麼太大的變革)的工業,要找出一力有多麼的難,每種工法都適用於不同的地質、地區,很少有什麼被推翻掉的工法,這可能就是沒有所謂的進步,但有細部的修改,只是要把同一種建物換地區建造時,為了克服當地環境,所發展出來的新的解決方式。   至目前為止,少有工法被認為有誤而推翻,這就是我的難處。於是我開始翻出以前的上課講義(還好我沒有把課本筆記丟掉的習慣),想過上百種題目,但是又不斷的在我心中被我推翻掉,因為這不足以成為「異例」,或者不算是

杉木與楠木

重溫 擦式不如斬式/大森 玄伯(劍道範士八段) 当てる剣道よりも   打つ剣道に 近年來,隨著劍道人口的增加,劍道競賽的次數也大幅增多。這個現象,對於提高青少年對劍道的興趣,雖然有很大的貢獻,但同時,也容易讓劍道逐漸失去其原有的本質及益處。 如果不設法更正——只想如何快一點多一點「擦擊」到對方的話——劍道的發展遲早會迷失正確的方向。 我們先祖所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劍道,如果演變成「只為在比賽時求得勝利的竹刀術」,對繼承劍道遺產的人來說,將會是深感寂寞、可嘆的啦! 打劍的速度當然要快;但在平常練習時,不一定強求出劍的支數多寡。而是要用心學習「劍道的理法」,即 攻與被攻 、 破與被破 等正統的練習法。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時常回到問題的關鍵處,亦即平常容易疏忽的「正擊」與「左右斜擊」等重要的「基本動作」。 如果,能把「基本的東西」一次復一次的練習,一旦基礎穩固,即能修煉成一套合理正統劍道的刀法。 我高中時的恩師,乃已故的劍道範士奧村寅吉老師。他曾說道:「 杉木長得很快,可是它的根不太堅固。因此,成了大樹之後,常常不堪大風,一吹就倒。楠木成長雖較杉木慢,但根扎得又深,長得又大。樹幹也粗、樹枝茂盛,對於大風的吹襲,根本無動於衷。 劍道,就像楠木長根,基礎夠的話,自然而然就會有力量及技巧。 擦擦摸摸的劍道是沒有用的。用心學好基礎,然後行斬式的劍道,聽到沒有?」用杉木和楠木做比喻,教訓我們基礎的重要性。這個難得的教訓,到今我還銘記在心,一點都沒有忘記。 我們學劍道的人,希望能以「意在遠處,心在腳下」的態度,放下眼前利益,互相努力,多多修煉。 * 原文連結 《現代劍道百家箴》:擦式不如斬式/大森 玄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