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17

[Hamilton Press] Hamilton sword fighting family says kendo not only for men

Hamilton sword fighting family says kendo not only for men KELLEY TANTAU Last updated 15:44, June 15 2017 Joyce Tsai, 15, is likely to be New Zealand's youngest kendo representative at the 2018 world championships, after learning the sport from her parents Marleen Charng and Sam Tsai. When Sam Tsai moved to Hamilton in 1998 he didn't speak English, didn't have any money and didn't know anyone. Despite this, he was encouraged to start up the region's first kendo club, and in 1999, he received 105 enrolments. "I'll never forget this number," Tsai said. Marleen Charng and Sam Tsai formed the Waikato Kendo Club in 1999. Their daughter Joyce now also competes. Kendo is a modern Japanese martial art which descended from swordsmanship, and combines martial arts practice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Kendo is not only a physical sport, there is a lot of philosophy behind it," Tsai said. "It can be a way

【聯合報】啊哈!物理真的很好玩

主題閱讀》啊哈!物理真的很好玩 蔡坤憲/逢甲大學光電學系暨物理教學研究中心講師 學習物理的樂趣,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啊哈!」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會聽過或讀過,牛頓在年輕時因為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打到,而「悟出」萬有引力的故事。此後,每當小朋友問到為什麼東西會往下掉落時,家長或老師們總是能很快地祭出「萬有引力」做為答案。但是,如果遇到一位不死心的小朋友,繼續追問「什麼是萬有引力?」時,大多數的大人應該都會感到詞窮! 感到詞窮,其實不是罪惡。但若身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把「萬有引力」奉為標準答案,甚至拿出「萬有引力」的數學公式,要他閉嘴,或是要求那位滿心問號的小朋友,背下這個答案,然後讓他以為:已經一百分了、懂了,不要再問問題了,這就真的是一個罪惡了。 因為我們可能扼殺了另一位愛因斯坦! 伽利略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所反對的不是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而是對這個學說的盲目信仰、不加批判。」學習物理學,除了學習目前已知的定律、定義、公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學習獲得這些知識的思考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眼光」。 學習是為了讓我們可以站上「巨人的肩膀」,而不是臣服於巨人的腳下。循著先前科學巨人們的思路,可以大幅擴展我們的思維與視野。但若僅止於此,則無法享受另一層次的樂趣,那就是:猜! 「猜」用物理學家的行話來說叫做「直覺」,比較白話的說法是「思考」(不是記憶!),那是一份受過嚴格訓練之後的思維方式,是讓科學得以日新月異的動力,是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青出於藍的原因。思考和學習,都是沒有邊界的;也絕對不是考試分數可以提供的。《觀念物理》的作者休伊特就認為學物理應該是很有趣的,雖然也許要相當用功,但一定是有趣的事。 當我們在讀懂某個道理,或猜出一個新奇現象背後的道理時,心中不自覺浮現的不正是那聲「啊哈」嗎? 這也是牛頓自謙的:因「偶爾拾到美麗的貝殼」而感到高興不已的小孩! 【聯合報】2008/09/15 出處: 啊哈!物理真的很好玩--轉載 - 物理教與學 - udn城市 http://city.udn.com/60736/3036176#ixzz4kz4xPAnh 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0736&aid=3036176  

與女兒同隊參賽

Parents-Daughter Family Team Inoue Hai 2017 感謝奧克蘭劍道館( Auckland Kendo Club )主辦 井上範士 的紀念盃( Inoue Hai Invitational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 ),採不限段位、性別與三人一隊的賽制,讓我們一家三口得以「同隊」參賽!  :-) 我們的本意是,希望在「女兒已經夠大,而我們又還沒太老」之際,可以和小孩一起組隊,為全家留下一段美好回憶。比賽共十八支隊伍參賽,我們第四名,可惜大會頒獎只取前三名,但這也激起我們明年再次組隊的動機,算是很好的收穫。 紐西蘭的劍道公開賽,前些年做了一點改革。為免劍友舟車勞頓,並提升公開賽的競技水準,全國的公開賽改成三年一次,與世界杯同時舉行,其間的兩年,則在南、北島各自舉行島內的公開賽,分團體與個人兩大類,在團體賽方面,每道館限派一隊,所以,參賽選手須先通過館內的選拔。 Waikato Kendo Team North Island Kendo Championship 2017 我們道館去年團體第二,今年還是團體第二。明年,適逢世界杯,也就是要參加全紐的公開賽,我們目前有幾位國家隊的培訓選手,當然要繼續加油,不僅要為懷卡托爭光,更要為紐西蘭與台灣爭光! 賽後,紐西蘭國家隊的女子教練 Lytollis Sensei 幫我們寫了底下這封信給報社,因而讓我們受到採訪,而上了報紙( 相信許多好友都已經從臉書上看到了 )。 North Island Kendo Championship & Inoue Hai Auckland Kendo Club 5 June 2017 Waikato Kendo Fighting Family A mother, father, daughter Kendo (Japanese fencing) fighting team from Waikato made an interesting addition to a international sword fighting event in Auckland on Queen's Birthday weekend.

守住中心、打出一本、不要鬆懈

Wednesday 7 June 2017 Keiko Reflection tonight 今晚稽古感想:  1. 中心線就是「生命線」,守住中心線,需要自律,也需要自信: Centre line is our "life line", so it is crucial and worthy of paying attention on it. Keeping centre does not not only need discipline but also confidence.  2. 一本,是在時機成熟時的捨身一擊: Ippon requires determination. Having a full commitment strike is very important. I feel somehow we need a more "matured" cut - a not matured fruit is not yummy. :-) 3. 地稽古期間不可鬆懈的意思,不是要省略殘心,盲目一直增加打擊次數: Don't drop the Ki during ji-geiko is important, but this doesn't mean we can omit the Zanshin and have a rush cut followed.

【轉貼】深山裡的櫻花

左上:京都右武館 岳田政雄初代館長 Photo Credits: http://www.eonet.ne.jp/~howkenkai/OB_MTakeda.html 遠哉劍道/岳田 政雄 劍道範士八段 形成人格,完成自己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我認為劍道對我而言是最適當的修養方法,故選之,而我始學劍道到今已五十年,我今日所有的一切就是因學劍道所得的。當然在漫長的修行過程,有著許多苦樂的記憶,有著很多感銘殊深的事,但總言一句,只不過是附著在先師、先達們的驥尾一心不亂地把這劍道的遠途走了而已。所以,要我寫實際體驗,我就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如果多少能夠供人做參考才想記述一些來盡一己之責任。 其一就是我選了京都做修煉劍道之地,它是個到處有芳草之地。即不但是舊武德會本部,還有警察道場、弘道館、各學校道場等等,所以不缺於修煉的場所。當時我是拜命為警察官、服務在武德會本部附近的川端局,然而心裡存有期望,偉大的警察官定是偉大的劍士不可,偉大的劍士即是偉大的警察官不可,於是利用頑健的身體當資本,投資在劍道日夜不休地專心修煉。 第二是「得到很多良師和先達」。已故小川金之助老師為先,以外還有很多有名的老師在洛,受到這些老師們所採取心技兩方面都是鬼面佛心,寬嚴得宜的教導是內心自人誇耀的地方。「要寄就寄在大樹下」,這個古諺也就是說「選師要緊」之意。因為選擇良師等於支配他的一生,所以選「師」應要費心以防後悔發生。因為我得到了良師,所以嚴格的訓練絕於言語。「挨打圖強」在野牛一般的老師、前輩的打突,以身衝身,腳絆腳等蠻不講理的強襲下,充分證實了苦練的滋味。這種滋味在現在的年青劍士是無法料想的。有時因挨了正著的雙手突,倒在地板上,看那個高高的武德殿的天花板如旋渦地逆轉,有時眼淚和汗水共同淋濕了地板,有時像氣喘病人般的捉住大柱等,驚險又辛苦的日子,這些回憶不是單純的傷感,而我屢次強調的就是這個苦行的連續,對我的人生裨益太多太大。 被人知道的勞苦不算勞苦。自力劈開未被人知的勞苦才有價值才有進步。 只有努力前進才能突破這個「苦」 ,於是我就對練習的方法和目的以及打突,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就是向所謂事理一致的領悟挑戰。在庭院釘杭子秘密裏練習技巧,把一毛錢用絲吊在屋端為練成「突」的技術而滿身大汗液化司這個時期。 私認為武道的修煉不限於道場,日常的生活裏也應該應用得上。所以我把這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