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16

風雨無阻

週三下午五點四十五分。 其實,我現在覺得「蠻累的」,身體會覺得累,因為在學校待了一整天:走來走去、講東講西,偶而還「吼了幾聲」。  :-) 心裡也覺得累,我有幾分稿子得趕,翻譯的、寫作的。還有明天課課程得準備,用英文 ... ... 當然,我可以寫一封簡訊給道館學員說:我今天有事(或覺得不舒服),晚上我就不過去了。 可是,我不想這麼做 ... ... 我「掙扎」了一下,「想」了一下 ... ... 我還是決定,我要準備好道服、護具去道館,我還是會盡力去揮劍、去稽古! 不是因為「我是老師」,不是因為「我要以身作則」,也不是因為升段、比賽或要變強。 真的沒有什麼特別高尚或必要的理由。 我想,我今天身體健康,能打劍,已是很棒的福份! 我感恩! 真心感恩! 我要準備出門了!  :-)

今天的三件小事

Separating solutions: evaporation and distillation. The blue copper sulfate and the clean distilled water are really beautiful.  藍色的硫酸銅結晶與溶液,還有透明無色蒸餾水,都好漂亮啊! 我的「九年級」學生 正在進行 Mixing and Separating 的教學單元,在觀念上主要希望介紹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質,例如純物質、混合物,溶液(溶劑、溶質),濃度、蒸發、凝結等概念,在動手的實務上,則是希望培養一些實驗室的技能、觀察與報告能力,以及安全守則、事前準備、事後整理等習慣。 昨天用蒸發皿,從「硫酸銅溶液」中得出一些硫酸銅的結晶。 今天利用蒸餾的方式,把水從「硫酸銅溶液」中分離出來。 一正一反,從同一杯溶液中,用兩種方式,分別分離出溶質與溶劑。雖然在科學上,原理很簡單,但是,看在初次接觸的小孩的眼裡,還是蠻有趣味的! *** 今天的第二件事 ,我在臉書上分享了: *** 今天的第三件事 ,是發生在學校的高年級,我的物理課堂上,學生與我的一小段對話。 在教完某個段落時,我都會留一點「自由時間」給學生,他們可以自己複習或做練習題,也可以跟同學討論,或是問我問題。而我則是在教室裡「巡邏」,一有學生舉手,我便會走過去做個別指導。 今天有兩位同學舉了手,他們在自己討論了一下之後,仍然有疑問,於是舉手向我求助。當其中某位學生回應了「啊!我懂了!」之後,我正準備離開之際,他「故作小聲狀」跟隔壁的同學說: 亞洲人(Asian)的想法,就是跟我們不一樣! 因為亞裔學生,一般給當地人「數理成績較佳」的刻板印象,所以,這就成了我這位「台灣老師」所能獨享的特有幽默! 學生現在凡是遇到「太難的物理」,就會跟我「開玩笑」說:這只有你們亞洲人才學得會吧!

聞善稱是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段通俗白話的佛經解釋,印象中的大意是: 「聞善稱是」是一種美好的德性。 當時心中頗感疑惑,當我們聽到別人說或做一件對的事(或道理),我們就持贊成、讚賞等正面的態度,不是應該很正常嗎?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會「成為」一種美德呢? 今天我有一點懂了,當時我真的「年紀小」 ... ... 不知世間竟然有許多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顯示自己很聰明而反對」、「為了顯示自己很有學問而反對」、「為了顯示自己有批判能力而反對」,「為了顯示自己很會辯論而反對」,彷彿是: 只要你贊成別人、稱讚別人,你就輸了! * 昨晚看了一下台灣的政治、社會新聞,說實話,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甚至不確定該如何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是「大問題」,不是三言兩語的「是非題」。 警察執法、法官判刑、社會安全、環保、教改(技職、高教)、銅像、美牛、兩岸、島礁、統獨、死刑 ... ... 覺得「意見」很多,但「共識」很少,每位「專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去切入問題,但感覺卻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 * * 今天(2024-12-24)我懂得,聞善稱是,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或胸懷,更需要有理性、知識和眼光能夠辨別是非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