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7

紐西蘭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 Play-Create-Learn 2017

2017年,Year 13 物理學:RC 共振電路 一年又到了尾聲,這是第二年為《物理雙月刊》寫專欄,雖然有找題材與截稿的壓力,但還是非常感恩有這樣的機會。 這兩年寫下來 ,不僅為自己的教學過程,留下一點紀錄,更是讓自己有許多專業反思(reflective practice)的機會。從編輯與其他同為物理教師的讀者傳來的回饋,更是讓我受益良多。歲末年終,也剛好是紐西蘭的暑假期間( 連同聖誕節、新年的一個長假 ),回顧今年的這五篇文章,想想明年在物理與科學的教學上,需要做些什麼改變?也想想,有什麼值得與台灣的物理老師、同學分享的教學想法。 * 第一篇: 紐西蘭物理實驗的評量方式:以虎克定律為例 實驗成績不該只是「平時成績」 我們在台灣的理化或生物試卷,一般都會包含實驗題,然而,就答題本身,學生其實未必真的需要做過該實驗,對吧?更多的情形是,我們所謂的實驗題本身,很可能也只是個「假想實驗」,重點在測驗出學生是否理解某個科學觀念,是否知道某個重要的實驗步驟,或是否知道某項儀器的操作方法。 如果學校老師很負責的讓學生做實驗、寫實驗報告,學生所獲得的只能算是「平時成績」,或出現在學校給家長的成績單上面。然而,萬一在年底正式的入學測驗中,學生寫錯答案,那麼,他先前在學校的實驗課裡,無論有多麼努力,結果一樣是付諸東流。NCEA就是以「內部評量」的方式,避免了這樣的遺憾。只要學生有做實驗,並達到要求,他的努力便會被記錄在他所獲得的 教育成就國家證書(NCEA) 裡,是一份正式的成績。 第二篇: 雙狹縫干涉圖樣與飛機的「盲降系統」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讓飛機平穩地在空中飛行,背後的原理是白努利定律。然而,指引飛機,對準跑道,安全降落的原理又是什麼呢?從乘客的角度而言,就是空服員在飛機起降時,一再提醒的:關閉手中的電子通訊設備,如手機、筆電或平板等。很直覺地,我們不難想像,這些電子通訊設備所發出的電磁波,會「干擾」到飛機與塔台之間的導航設備。然而,具體而言,這些電磁波會如何「互相干擾」呢? 第三篇: 「知己知彼」的教學設計:以拋體運動為例 著名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 (David Ausubel,1918 – 2008) 在他於196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扉頁中寫道: 如果我必須把所有的...

劍道旅程:初段至五段半的「旅遊手冊」

2009年,懷卡托劍道協會升段審查 認識我的好友,大概都知道,在 1998 年時, Marleen 與我機緣湊巧移居紐西蘭的漢彌爾頓市(Hamilton),成了方圓百里之內,「唯二」會打劍的兩個人。隔年,因緣成熟,成立了 懷卡托劍道館 ,開始肩負起「 劍道指導者 」的重任。 自己打劍道,跟教別人打劍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記得在道館成立約半年左右, 徐恆雄教練率領了二十多位師兄弟,到紐西蘭來看我們 ,在教練返國之後約一年,換我回台灣。在前去拜訪教練的時候,教練問我的第一句就是:「說吧!你哪裡不會教?」 我不禁大笑出來,回答他:「 教練真是『內行人』! 」 在劍技的教學之外,如何幫學生通過升段考試(昇段審查)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大家或許可以想見,當我們「從一二一二開始」教出來的學生,第一次升上初段時,我們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實在是相當美好。曾經,我記得每個升段的學生,也曾在雅虎奇摩部落格中寫下我們道館「 十七段 」的故事。 底下我希望分享的是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參與紐西蘭劍道協會的昇段審查(從六級到四、五段)經驗,以及向幾位熟識的日本先生請益,而逐漸摸索出一套「說法」,主要是針對我們道館裡的初學者,幫助他們在劍道的旅途中,有個方向感,類似「旅遊手冊」或「觀光指引」的功能。 若在此分享之後,也對劍友有幫助,自然是功德無量! 簡單來說: 初學者在「級 Kyu」的階段 ,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在肢體上能夠做出「氣劍體一致」的正確打擊動作。具體來說,當元立(motodachi)提供打擊目標,初學者的打擊動作愈「協調」時,所獲得的級數便愈高。按這個標準而言,「一級」的初學者,就是可以做出氣劍體一致的人。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下) 升段考試的基本項目,由淺而深包括:中段構形、腳步、擺振(面、胴、手、上下擺振、斜擺振、快速擺振等),打擊的部分,在有元立的條件下,能夠打出基本的「五本招式」:面、手、胴、手-面與手- 胴。 以上這些也就是我們在新生班的教學重點。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上,含三級) * 「初段」的標準是,兩位「一級」的劍士,在為時約一至二分鐘的「地稽古」時間內,可以打出「有效打擊」。 與一級的差別是:「一級」時,是有元立會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