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微中子具有質量

[PDF]  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The chameleons of spac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5 was awarded jointly to  Takaaki Kajita and Arthur B. McDonald   " for the discovery of neutrino oscillations, which shows that neutrinos have mass " 目前的粒子物理學認為自然界中有三種不同的微中子(neutrino),分別對應於輕子家族中的三個成員,它們是電微中子 ,渺微中子 和濤微中子 ,換句話說,有三種不同狀態(或稱為「味」) 的微中子。 當微中子在空間中傳播時,可以在電微中子、緲微中子、濤微中子中自由變換,稱為「微中子震盪」。 由於證明了微中子振盪現象的存在,並取得微中子質量數據,推翻了原本認為微中子不具質量的假設,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 Super-Kamiokande )的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 ) 與加拿大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縮寫為 SNO )的阿瑟·麥克唐納( Arthur B. McDonald )兩人獲頒 201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段有趣的歷史: 1930 年, 包立( Pauli) 為了解釋  β 衰變   中能量、動量以及自旋角動量守恆而提出了微中子假說。 費米在其  1934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統合了〔包立 提出的微中子假說〕,〔 狄拉克   提出的正電子理論〕以及〔 海森堡 提出的中子  –  質子模型〕,並為將來的粒子物理相關實驗提出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然而《自然》雜誌拒絕登載費米的論文,給出的理由為:費米的理論「與現實相差太遠」。 參考: 維基百科: 微中子 CASE【時事焦點】 2015諾貝爾物理獎:帶有質量的微中子 , 撰文| 陳勁豪 聯合報: 「...

「窗明几淨」的劍道

上週三(18 Nov)晚上,在例行的稽古中,我打中了小芙幾次的小手與面部,時機大多是她出手之後的片刻猶豫之時;也看得出來她有些許的懊惱。 在劍道場上,好強、好勝,是大多數人的天性。所幸,我們道館的風氣還不錯,大家都知道稽古時的勝負,只是用來幫助我們進步的工具之一,而不是真正的勝負之爭。 稽古之後,按著傳統禮節,她來到我的面前,正座,行師生之禮,尋求建議。 我對她說:   小時候的妳,很乖,心無旁鶩的聽從先生與前輩的指導,打出正確、無怯的 捨身一擊,不是難事。然而,現在你稍稍長大了些,拿過不少獎盃、升上初段, 也是不少人的前輩了,所以,妳已經慢慢懂得何謂勝負、何謂輸贏,心裡開始 有了得失心;想贏、怕輸。   然而,這並不是甚麼壞事,小時候的妳,就像一棟新房子,一切都是那麼地美好, 但是,房子住久了,一定會有一些需要打掃、整理的地方。真正美好的生活, 不是永遠都住在「新房子」裡,而是懂得如何打理房子,有著好的生活習慣, 讓自己可以生活在「窗明几淨的老房子」裡。妳懂我的比喻嗎? 我刻意鄭重地用英文跟她說這些話,因為,我知道在某些層次上,她的英文理解程度比中文稍好。 在她會意地點點頭之後,我迅速地結束這段「師生談話」,從正座起身向前,給她一個熊抱,很高興地開始另一段「父女對話」,我用中文說: 爸爸很高興妳有打劍道,我也很高興今天可以跟妳分享爸爸的這些想法! 女兒很高興地回抱我說: 這是你第一次說,你很喜歡我打劍道! 這下,換我遲疑了,我問:我從來說過「我很高興妳打劍道」嗎? 小孩很肯定地回答我:對,你沒有! 呵呵,我果然是標準的「愛你在心口難開」的那類人!

小城故事

Farewell Tokoroa High School 托科羅阿高中( Tokoroa High School )是我在紐西蘭正式任教的第一個中學。我衷心感恩能有這個機會到這個人口約有一萬五千人,以森林木材工業而聞名的小鎮服務。 回想在此服務兩年半的時光 ,當地濃濃的庫克群島與毛利文化,不僅加深了我對紐西蘭的認識,當地家長、社區溫暖而好客地歡迎我這位「外國人」,更是叫我永難忘懷。 在學校裡,我特別想對自然科學科的主任瓊斯先生(Mr. Jones),以及負責帶領新進教師的班特利博士(Dr. Bentley)表示感謝,瓊斯先生在物理與科學教育理念與實務上給我的啟發,豐富了我從台灣帶來的教學經驗,讓我對於科學教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班特利博士則是在管理紐西蘭課堂的一般教學原則上,給了我最珍貴也最真實的建議,並與瑪努女士(Ms. Manu)與副校長克萊德女士(Ms. Crate)輔導我成為正式註冊的紐西蘭教師。 來到新學校快四個月了,面對新的學生與教學環境,腦海中不自覺地回想起與過去同事間的專業對話,大家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而思考、建構的教學策略,讓我很快地融入到新學校。我也感恩所有的同學,不論是努力用功的,或是調皮搗蛋的,因為有你們,讓我有機會成長為更好的老師。 然而,凡此種種,真正的幕後英雄是我們的校長福特先生(Mr. Ford),是他溫暖但堅毅的人格特質以及為家鄉下一代的教育的用心,才徹底改造了這所學校,為全校師生營照美好的學習環境,並為學校開啟了新的一頁! 回想和校長第一次見面時,當他得知我來自臺灣時,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認識鄧麗君(Teresa Teng)嗎?我很意外地知道這位完全不懂中文的校長,竟然和我一樣,同是鄧麗君小姐的歌迷!希望跟校長說聲謝謝:感恩有您的領導與用心,托科羅阿高中正如鄧小姐所演唱的「 小城故事 」!

身魂一体

小時候,剛學劍道不久,便聽過「從劍道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個性」的說法。 當時似懂非懂,如今接觸了不算少的劍道學生,逐漸懂得這個說法的道理。 希望跟我的學生們分享:我的經驗是,只要你願意,用心、虛心、認真地學習並浸淫在某樣知識或技藝(例如劍道)之中,性格、個性是可以改變的,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有時候,練劍練到(或鑽研某項技藝到)某個程度,該改變或突破的已不再是肢體上的技巧,而是心靈、心性或個性上的成長。

「轉學」回漢米爾頓

Tokoroa High School - 托科羅阿高中 大約一個月前,我看到  漢米爾頓  這邊的學校登出有物理老師的職缺。當時,心動了一下,但也有許多猶豫與不捨的心情。 該怎麼說呢?心動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可以轉回漢米爾頓任教,每天就可以省下來回 200 公里的通勤路程。換算成時間是「約三小時」,換算成金錢則是「約四十紐幣」。 猶豫與不捨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就是一個「情」字而已。 * 托科羅阿  高中是 我在紐西蘭正式任教的第一個中學 。 回想兩年多前,當我剛修完教育學程時,漢米爾頓附近的高中只有兩個職缺:一個口碑極好的女子高中,我應徵了,但是沒有被錄取(只好在心理自我安慰說,因為我是男老師);另一所則是口碑不太好的公立高中,所以我根本沒有去應徵。 至於 托科羅阿,由於很多年前,剛到紐西蘭不久,在第一次開車到威靈頓參加紐西蘭劍協年會時,曾經路過那裏,並在那裏的賣場買過一個睡袋。最近這些年,則是在去  陶波  或  納皮爾  度假時,偶而會停下來用餐或加油的一個中繼站。基於這些親切感,我向這個當時離家約八十五公里的小鎮遞出了申請,並很幸運的被錄取了。 任教一年之後,漢米爾頓出了一個職缺,是一個口碑很好的公立高中,然而,考量之後,我沒有應徵,當時是覺得,托科羅阿高中給了我這個「新老師」任教機會,匆匆教完一年就離開,感覺很「對不起」學校、校長、同事、學生與家長。 於是我又教了一年。紐西蘭正式教師的職缺,大多會在每年的十月起陸續開缺,因此,去年底,我也應徵了兩所學校,但是都沒有被錄取。 凡是應徵,而沒有被錄取,我們在這裡說是「收到 Thank You Letter」時,難免會有種「受傷害」的感覺。 因此,這一次,我是抱著「增加練習機會」的心情來準備的。沒想到正應了「無意於佳,乃佳」的說法,讓我「轉學」成功。 * 當老師的人離職,最難啟齒告別的對象,往往是學生。 在我確定應聘之後,也跟校長正式遞出辭呈之後不久,剛好有一個跟兩位相當親近的學生個別輔導的機會,那是我第一次開口跟學生說再見,不過,我也說,由於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請他們暫時幫我「保守秘密」 ... ... 幾天之後的一個早茶時間,在我走往教師休息室的途中,突然有兩位不是我授課...

鐘錶的「擒縱結構」

今天看了一篇關於計時器的文章,一小段英文字讓我摸不著頭緒: ... pallet verge powered by crown wheel ... 卻也讓我學到一個新字,包括英文字與中文字:escapement 東華英漢大辭典的解釋是: 1. 擒縱機構;(鐘錶裝置的)擒縱輪;(打字機上控制行距的)棘輪裝置;(鋼琴上使音錘擊弦後立刻復位的)控鍵裝置。 2. 脫逃;逃路。 對於不知道鐘錶歷史與結構知識的我而言,字面上的「擒縱輪」實在沒有甚麼意義。透過Google 的幫助,我找到了 The Clock  (作者 Trent Duffy)一書,看到了底下這一頁,一幅圖真是勝過千言萬語啊: 透過維基百科,我又知道了: 第一個使用擒縱器(escapement)的鐘,於八世紀在中國出現。11世紀,穆斯林工程師發明以重量驅動(weight-driven)的鐘。14世紀初,歐洲發明機械鐘。直到20世紀,機械鐘都是標準計時裝置。 以及: 擺鐘 1583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鐘擺的理論基礎。 1656年,荷蘭的科學家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 哥士達(S. Coster)成功製造第一個擺鐘。 1675年,他又用遊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遊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鐘,同時也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第一個擺鐘的正面圖 與 構造圖 (取自 Wikipedia ) 原本,我只知道惠更斯在波動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波前」的想法。今天,我才知道了,原來他還是鐘錶工業的發明先驅者之一! 對岸出版的《鐘錶》的網路雜誌:< 擺輪與擒縱機構的演化 >(李海濤 文,簡體)也有相當豐富的史料說明。 * 延伸閱讀 《 時間之冪:從極短暫到永恆,囊括各種時間尺度的祕密 》

【2012 舊文】井上義彥:「攻人」之前應先「責己」

雅虎奇摩舊文:2012-08-12  雖然很久不見,但是 井上義彥 範士所給過我們的教誨,我是一直銘記於心的。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好友分享底下這篇舊文,卻是我第一次拜讀的新文章。看完這篇原為簡體的文字,心想一定要複製之後轉貼文為繁體,也當成我個人的筆記。 我很尊敬井上範士,心中也有幾分思念。希望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 ※ ※ 井上義彥(範士八段)之“劍道訪談” 井上義彥(範士八段)之「劍道訪談」(轉載) 劍道悟禪機 之 「攻人」與「內責」 「日本劍豪 針谷夕雲 (はりがや せきうん所在的時代,剛好是從戰亂過渡至和平時代的德川初期。 他將弱肉強食的劍,也就是只追求強者打敗弱者的劍比喻為『畜生劍道』。間接指出只外『攻』對手的行為與動物無異,而我們人類不應只往『外攻』,同時還須具備自我反思的『內責』能力。」 上面這段是近代劍道家 井上義彥 先生的一篇訪問中的重點意思。其中亦間接批評了二戰時代的日本,真是一種殘酷的「攻」啊! 在營商者言,當然要重視積極層面上的「攻」,但巧取豪奪,求利不擇手段,那這種行為便沒有具備自我反思的內「責」能力了,根本失去了本心。 「 就劍道而言,鍛煉出來的身體放在別處,可以說幾乎一無用處。真正有用或者說有價值的,是思想和理念。 」井上先生在訪問終結如是說。那我們經商所賺取的利潤金錢,其價值豈能及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呢! 以下為訪談內容: **在這裡,我們希望以劍道的「攻」為主題,請井上先生談談您的見解。首先,不知道當先生您聽到「攻」這個詞時,頭腦裡面首先浮現的是什麼呢? 井上:我會首先回想起我在某次劍道聚會上所說的「竹刀、就是真刀」這句話。 如何稱之為劍道有效的打擊,也就是以真刀最很鋒利的部分,一擊將對手的生命抹殺、或者一擊讓對手處於頻死邊緣傷勢。僅致輕傷的打擊則不被認可為有效的一擊。「一擊必殺」的劍,則為之「一本」。 本來,這是劍道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但在現在的劍道中貌似已經被很多的人遺忘。現在的劍道大多是針對規則的「競技劍道」,與本來那種雙方都命懸一線進行抗衡的感覺偏離得越來越遠。 **先生您所說的「命懸一線」是? 井上:所謂劍道中「命懸一線」的感覺,就是即使雙方手持竹刀也有手持真劍進行對峙的感悟,被對方用竹刀奪取一本,則...

台灣的「小六」與「國一」是紐西蘭的幾年級?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蘭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 高中五年 ,共十三年的國民教育。 有趣的是,紐西蘭是五歲入小學,早台灣一年,因此,大家受完國民教育的年紀是一樣的。只不過,台灣的學年是從九月開始,而紐西蘭是從二月開始,所以,中間會有半年的差別。 用英文來說,紐西蘭小學是 Primary School,初中是 Intermediate School,高中是 High School。這不同於在台灣我們習慣以「美式」的 Ju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國中,Se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高中。 用數學來總結一下紐西蘭學制:Primary 是 Year 1-6,Intermediate 是 Year 7-8,High School 則是 Year 9-13。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小細節,在紐西蘭高中的前兩年(Year 9 與 Year 10)是 Junior High,後三年(Year 11、12、13)則是 Senior High。 * * * * * Sam Tsai 蔡坤憲: 紐西蘭中小學的學期簡介 : 很多好友希望多了解一些紐西蘭教育的相關議題,希望我能做一些介紹,思來想去,決定從最簡單的「學制」、「上下學時間」、「功課表」與「放假」的制度開始。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