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12 舊文】井上義彥:「攻人」之前應先「責己」

雅虎奇摩舊文:2012-08-12 



雖然很久不見,但是 井上義彥 範士所給過我們的教誨,我是一直銘記於心的。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好友分享底下這篇舊文,卻是我第一次拜讀的新文章。看完這篇原為簡體的文字,心想一定要複製之後轉貼文為繁體,也當成我個人的筆記。

我很尊敬井上範士,心中也有幾分思念。希望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 ※ ※
井上義彥(範士八段)之“劍道訪談”



井上義彥(範士八段)之「劍道訪談」(轉載)


劍道悟禪機 之 「攻人」與「內責」

「日本劍豪 針谷夕雲 (はりがや せきうん所在的時代,剛好是從戰亂過渡至和平時代的德川初期。 他將弱肉強食的劍,也就是只追求強者打敗弱者的劍比喻為『畜生劍道』。間接指出只外『攻』對手的行為與動物無異,而我們人類不應只往『外攻』,同時還須具備自我反思的『內責』能力。」

上面這段是近代劍道家 井上義彥 先生的一篇訪問中的重點意思。其中亦間接批評了二戰時代的日本,真是一種殘酷的「攻」啊!

在營商者言,當然要重視積極層面上的「攻」,但巧取豪奪,求利不擇手段,那這種行為便沒有具備自我反思的內「責」能力了,根本失去了本心。

就劍道而言,鍛煉出來的身體放在別處,可以說幾乎一無用處。真正有用或者說有價值的,是思想和理念。」井上先生在訪問終結如是說。那我們經商所賺取的利潤金錢,其價值豈能及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呢!


以下為訪談內容:


**在這裡,我們希望以劍道的「攻」為主題,請井上先生談談您的見解。首先,不知道當先生您聽到「攻」這個詞時,頭腦裡面首先浮現的是什麼呢?

井上:我會首先回想起我在某次劍道聚會上所說的「竹刀、就是真刀」這句話。

如何稱之為劍道有效的打擊,也就是以真刀最很鋒利的部分,一擊將對手的生命抹殺、或者一擊讓對手處於頻死邊緣傷勢。僅致輕傷的打擊則不被認可為有效的一擊。「一擊必殺」的劍,則為之「一本」。

本來,這是劍道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但在現在的劍道中貌似已經被很多的人遺忘。現在的劍道大多是針對規則的「競技劍道」,與本來那種雙方都命懸一線進行抗衡的感覺偏離得越來越遠。



**先生您所說的「命懸一線」是?

井上:所謂劍道中「命懸一線」的感覺,就是即使雙方手持竹刀也有手持真劍進行對峙的感悟,被對方用竹刀奪取一本,則意味著我方「死」;相反,我方奪取一本時,則意味著對方被我所「殺」,也就是抱著這樣的心理吧。

現代的日本人中,也許都很少有真正體會過「命懸一線」感覺的人吧。當然這是目前和平盛世的恩賜,但,反過來這種安逸卻讓人對「生命」的意識越來越淡薄。看看鄰國韓國就明白了,他們始終實行徵兵制度,始終保持著戰備狀態,這種狀態讓他們很容易培養出具備「命懸一線」感覺的劍道吧。

  保護自己的生命。
  保護重要的人。
  保護自己國家。

如果說這是劍道的本心,那麼日本的現狀就可以說是:本心漸失。

在江戶時代的中期,由於長時期的和平盛世,當時的「武藝」被指逐漸淪為「藝」,為了避免長此以往「武」與「藝」的嚴重失衡,據聞當時的人便以竹作刀,並希望通過真實的格鬥培養出真實格鬥的技術和心態。而現今的日本,也就是與那個時代相似吧,不同的是,當時用來拯救「武藝」的劍道今天卻淪為了運動。



**真是歷史的輪迴啊。

井上:正是如此。

歷史是會不斷周而復始的。二戰時期,我輩被當成少年兵進行訓練,當時被教習的內容則是「挺身一擊」,面對敵人不顧一切挺身一劈;又如為夜間潛入敵營進行突襲的專門訓練,這在戰術上也是「攻」的一種吧。



**這真是殘酷的「攻」啊,現在的和平年代真的無法想像,祈求這種歷史不會重演吧。

井上:的確是啊。話說回來,今天的主題「攻」(SEME)其實包含兩重意思。

一種是為對對手展開攻擊而進行的「攻」(SEME);而另一種,則是對自我內心進行反省的「責」(SEME)。當我們進行「SEME」的時候,必須注意 「攻」與「責」的比例平衡。

就最近的情況而言,日本目前可以說是「攻」占壓倒性的比例而「責」則嚴重不足。一味地指責、譴責他人,這樣將破壞處世的平衡性、給社會帶來惡性影響。

不論劍道還是人生,在「攻人」之前,應該首先「責己」,進行內心的自我反思,這是相當重要的。

「攻人」之前,應該首先「責己」

井上:倘若個人的「攻責」失衡,將必然導致以個人為基礎單位的——社會出現「攻責」失衡。為此,保持個人的正確處世方法是相當必要的。

精神、思考方式的絮亂,將必然使其待人接物的方式出現混亂 ... ... 為此,從自身開始反思自身的問題並加以修正,就是 SEME 這一詞中「責」的意義所在。



**原來如此,真的意義匪淺啊,未知目前為止,劍道界中出現過有這種思想的人嗎?

井上:當然有啦,劍豪針穀夕雲(HARIGAYA SEKIUN)可謂此代表人物吧。他所在的時代,剛好是從戰亂過渡至和平時代的德川初期。

他將弱肉強食的劍,也就是只追求強者打敗弱者的劍比喻為「畜生劍道」。間接指出只外「攻」對手的行為與動物無異,而我們人類不應只往外「攻」,同時還須具備自我反思的內「責」能力。

在具體一點而言,當我們手持竹刀對峙時,換個角度來看,我們「攻」對手,倘若打中了,我們是通過竹刀告知對方他存在的缺點,而我方被擊中時則是得對方告知我們自身的缺點,最後,雙方都應該對相互指出的缺點進行反省反思,這就是對自己的「責」。

在這種相互的狀態下,「攻」和「責」就會自然達致一種微妙的平衡。在相互的指引中學習,達致互相成長,這就是現代劍道的所長吧。

在竹刀對峙中相互指出缺點、在相互反省中學習,達致互相成長。



井上:這與只用于殲滅對手的「畜生劍道」有著本質的不同。當我們理解「SEME」的雙重含義,自然會對劍道中持劍對峙的意義有更深一層認識,進而使對峙雙方的心與技得以同步成長。

而在這樣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劍,也就是所謂的「活人劍」。這也是現在劍道最重要之所在。

與此相對的正是只「外攻」對手的「殺人刀」。這是一種僅為己活而犧牲他人的思考方式。一旦「殺人刀」的思想橫行,恐怕將會導致我們的社會每日悲劇不斷吧。

促進彼此成長的劍正是所謂的「活人劍」。相反,僅為己活而抹殺他人的劍則為之「殺人刀」。



**如果大家都抱有這種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心態,劍道真的會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淨化的作用啊。

井上:正是如此。此外,用一個較為直接的詞來表達的話便是「破邪顯正」,而最近不少人將這個詞理解成「破除邪之人、事,以使正道得以彰顯」。

然而,這個詞真正的意義卻並非如此。邪,並非指邪惡的他人或事,而應是指自我內心的陰暗一面。也就是說,我們應去除自身內在的陰暗部分,使正心得以彰顯。這也就是對內「責己」的行為吧。

人類與生俱來,本應該是非常完美地存活於世上,但礙於世間的污濁,使本來純潔的精神染上塵垢,也就形成了我們內心的邪(陰暗部分)。為此,我們將染上塵垢的陰暗部分小心去除,從而使我們人性中最美好、最端正、最神聖的一面展露出來,這,也就是「破邪顯正」這個詞的根本意義所在。

(日語中「阻礙」「妨礙」的漢字寫法為「邪魔」)「除去阻礙自己的人和事」這種解釋,恐怕也只有暴力傾向者才會有吧,這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的心態延伸而成的。

將自我內心「邪」之部分小心去除,使自身美好的本性展露,這正是「破邪顯正」一詞的本意。



**能確立如此高尚樸素的思想,看來除了武道、或者說是這種運動之外也別無其他了吧。

井上:嗯,日本劍道這樣思想與運動兩者完美結合的事物我相信是唯一的,世界上也再難找到類似的事物。可以說這是日本獨有的文化,而正是這種獨特而唯一的文化,才獲得世界的尊崇。

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其與劍道的區別通過觀看賽事就很容易明白。比如其他運動的選手在獲勝後將會歡呼雀躍,劍道則不允許這樣。

與其說是不允許,倒不如說是「不能」更貼切。

因為,劍道在精神層面上是以真劍與對方進行格鬥,在真劍的搏擊中,當出現有效一擊時,也就意味著對手已處於頻死或死亡的狀态。

是沒有錯 ... ...

換一個角度看,唯物還是唯心的問題,永遠也沒有唯一準確的答案。

有些人執著的「堅持」一輩子,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其實通過悟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最快的途徑。

劍道裏所謂的「型」,正是應該也能夠反映這一點,只是能足夠重視,或者能夠很好理解的人並不多,都只把它純粹的當作一個形式。「型」的意味,應該是任何文字也無法表達的。

足夠多的訓練是必然的,對於思維也好,身體也好。

反而身體是最嚴重的束縛,肌力也好,反應也好,都是最難練成的,而且可悲的是,這個皮囊還是在不斷在衰老中,不管精神上如何精進。

就劍道而言,鍛煉出來的身體放在別處,可以說幾乎一無用處。真正有用或者說有價值的,是思想和理念。


 * * *


針穀夕雲

上野國人,俗名五郎右衛門。他是學習新陰流而出生的,師傅是著名的小笠原源信齋。無住心劍流又有「夕雲流」及「破想流」的別名。

夕雲流的理論,並不是簡單的「戰平」或「同歸於盡」,而是指「在對手強得無法命中時」,為了流派的驕傲,對其它任何流派都至少要同歸於盡,而絕不能敗北。或者同歸於盡,或者勝利,在兩者中二選一,絕沒有失敗一途。但這種思想除了在江戶時代,是沒有大市場的。

針谷夕雲身高六尺,天生神力,常使二尺五寸的重刃引(不鋒利的刀),門人訝問其由,答謂:「如與眾多的敵人戰鬥,如有刀鋒,則會因刀鋒的鈍缺而被巕阻,故以刃引,從頭加以打殺為宜,但差(短刀)是為切腹之用,當然留得有刀刃在」。某日有一浪人聞其豪語,遂向夕雲曰:「聞先生之刀能力破鐵盔,今餘且戴鐵盔,請賜一試」,夕雲力辭,但浪人執意欲試,夕雲無奈遂持袋竹刀與之對峙,及近身,當頭一劈,浪人口噴鮮血而亡。

夕雲一生真劍比賽五十二次全勝,門人逾數千,得其新陰流真傳者八十三人,無往心劍奧義者僅四人,首待為小田切一云。

無住心劍流,是為江戶時代而生的,空前絕後的流派。



原文出處:http://www.daoba.com/thread-58970-1-1.html



 * * *



影子 於 2012-08-12 14:54:48 回應
後面還有一小段漏了.... 劍道在精神層面上是以真劍與對方進行格鬥,在真劍的搏擊中,當出現有效一擊時,也就意味著對手已處於頻死或死亡的狀態。 是沒有錯 換一個角度看,唯物還是唯心的問題,永遠也沒有唯一準確的答案 有些人執著的“堅持”一輩子,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其實通過悟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最快的途徑 劍道裏所謂的型,正是應該也能夠反映這一點,只是能足夠重視,或者能夠很好理解的人並不多,都只把它純粹的當作一個形式。型的意味,應該是任何文字也無法表達的。 足夠多的訓練是必然的,對於思維也好,身體也好。 反而身體是最嚴重的束縛,肌力也好,反應也好,都是最難練成的,而且可悲的是,這個皮囊還是在不斷在衰老中,不管精神上如何精進 劍道而言,鍛煉出來的身體放在別處,可以說幾乎一無用處。真正有用或者說有價值的,是思想和理念

Sam Tsai 於 2012-08-12 15:01:27 回覆
感謝!我馬上把它加上去。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劍道旅程:初段至五段半的「旅遊手冊」

2009年,懷卡托劍道協會升段審查 認識我的好友,大概都知道,在 1998 年時, Marleen 與我機緣湊巧移居紐西蘭的漢彌爾頓市(Hamilton),成了方圓百里之內,「唯二」會打劍的兩個人。隔年,因緣成熟,成立了 懷卡托劍道館 ,開始肩負起「 劍道指導者 」的重任。 自己打劍道,跟教別人打劍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記得在道館成立約半年左右, 徐恆雄教練率領了二十多位師兄弟,到紐西蘭來看我們 ,在教練返國之後約一年,換我回台灣。在前去拜訪教練的時候,教練問我的第一句就是:「說吧!你哪裡不會教?」 我不禁大笑出來,回答他:「 教練真是『內行人』! 」 在劍技的教學之外,如何幫學生通過升段考試(昇段審查)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大家或許可以想見,當我們「從一二一二開始」教出來的學生,第一次升上初段時,我們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實在是相當美好。曾經,我記得每個升段的學生,也曾在雅虎奇摩部落格中寫下我們道館「 十七段 」的故事。 底下我希望分享的是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參與紐西蘭劍道協會的昇段審查(從六級到四、五段)經驗,以及向幾位熟識的日本先生請益,而逐漸摸索出一套「說法」,主要是針對我們道館裡的初學者,幫助他們在劍道的旅途中,有個方向感,類似「旅遊手冊」或「觀光指引」的功能。 若在此分享之後,也對劍友有幫助,自然是功德無量! 簡單來說: 初學者在「級 Kyu」的階段 ,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在肢體上能夠做出「氣劍體一致」的正確打擊動作。具體來說,當元立(motodachi)提供打擊目標,初學者的打擊動作愈「協調」時,所獲得的級數便愈高。按這個標準而言,「一級」的初學者,就是可以做出氣劍體一致的人。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下) 升段考試的基本項目,由淺而深包括:中段構形、腳步、擺振(面、胴、手、上下擺振、斜擺振、快速擺振等),打擊的部分,在有元立的條件下,能夠打出基本的「五本招式」:面、手、胴、手-面與手- 胴。 以上這些也就是我們在新生班的教學重點。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上,含三級) * 「初段」的標準是,兩位「一級」的劍士,在為時約一至二分鐘的「地稽古」時間內,可以打出「有效打擊」。 與一級的差別是:「一級」時,是有元立會讓出

憑空消失的日子:儒略曆 - 格里曆

頒行格里曆的1582 年十月:消失的十天 日不落國的 1752 年九月:消失的十一天 在我知道英文的名字大多是以「音譯」的方式進行之後,把「Mary」譯成「瑪麗」或「瑪莉」很容易理解,但是, 為什麼「John」會被譯成「約翰」呢? 今天,碰到一個更有趣的譯名:「Julian calendar」是「儒略曆」! 好奇之餘,上網搜尋了一下,意外地增廣了見聞:  由於「0.002%」的誤差: 儒略曆每年 365.25日 與 格里曆每年 365.2425 日。 在曆法的改革上, 每個國家、地區,因採行新曆的時間不同, 各自在月曆上「抹去」的日子,也從 10 到 13 天不等。 這樣「憑空消失」的日子,什麼時候會再來呢? 《科學發展,2015年4月,508期》 * * *  底下文字,節錄轉貼(並稍稍改寫)自維基百科: 儒略 (拉丁 文 : Gens Iulia  或  Iulii ),一譯 「 尤利烏斯」 ,是古 羅馬 的一个 貴 族氏族, 現今 也被用作該氏族成 員「 儒略・凱撒 」(或: 尤利烏斯・凱撒 )的代名 詞 。這個氏族成 員 在 羅馬 共和 國 早期享有尊 貴 地位,第一位成 為羅馬執政官 的是公元前 489 年的 Gaius Julius Iulus ,但最 為 人熟知的是儒略·凱撒 。 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現在通常將此人譯作 「 尤利烏斯·凱撒」 , 但在天文學上仍沿用「儒略曆」一詞,而不是「尤利烏斯曆」。 * * *  儒略曆 (Julian calendar),是 格里曆 (Gregorian calendar) 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 儒略・凱撒 (Julius Caesar,後稱「凱撒大帝」) 採納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 Sosigenes of Alexandria )計算的曆法,在公元前 45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 12 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 365 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  365.25  日。 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1582 年後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變為 格里曆 ,即沿用至今的 公曆 。現今儒

紐西蘭中小學的學期簡介

很多好友希望多了解一些紐西蘭教育的相關議題,希望我能做一些介紹,思來想去,決定從最簡單的「學制」、「上下學時間」、「功課表」與「放假」的制度開始。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蘭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高中五年,共十三年的國民教育。 有趣的是,紐西蘭是五歲入小學,早台灣一年,因此,大家受完國民教育的年紀是一樣的。只不過,台灣的學年是從九月開始,而紐西蘭是從二月開始,所以,中間會有半年的差別。 用英文來說,紐西蘭小學是 Primary School,初中是 Intermediate School,高中是 High School。這不同於在台灣我們習慣以「美式」的 Ju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國中,Se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高中。 用數學來總結一下紐西蘭學制:Primary 是 Year 1-6,Intermediate 是 Year 7-8,High School 則是 Year 9-13。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小細節,在紐西蘭高中的前兩年(Year 9 與 Year 10)是 Junior High,後三年(Year 11、12、13)則是 Senior High。 在中學的這後三年,學生得參加簡稱為 NCEA 的國家級考試,及格者,才算「高中畢業」。(NCEA 相當複雜,容我稍後再專文分享) * 一般說來,紐西蘭的中小學是從早上九點開始上課,下午三點左右放學。 我女兒的小學,要求小孩在八點半到九點之間到校,九點整開始第一堂課,三點整放學。第一堂下課時間(稱作 interval)是 10.40 到 11.00 的早茶時間,午餐是 12.30 到 1.30,有三十分鐘。因此,一天只有「三節課」,一節約一個半小時:早上有二大節,下午有一大節。 目前她就讀的中學,要求學生在 8.45 以前要到校,下午 3.15放學。 而我目前服務的學校,老師在 8.30 開始晨會,8.50 開始導生班,學生須在此時進教室點名。   第一堂課從 9.05 開始,10.05下課   10.05 開始第二堂課,11.05 下課   11.05 到 11.30 是下課時間(稱為 inter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