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7

自知而後知人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 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 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 * 我本來是希望找一點關於「磁學」的歷史。 以作為 《物理雙月刊》上一篇專欄 的補充材料, 可惜因字數的限制,我必須省略這段有意思的材料。 結果發現,最早出現「磁學」相關性質的中文記載,是在《鬼谷子》。 透過百度文庫中 〈 鬼谷子關於知人 〉 , 不僅領略了一段優美的文字,也激起我希望一探向來不甚熟悉的《鬼谷子》一書。 在讚嘆古人的智慧之餘,也覺得: 深諳古文與國學常識的國文或歷史老師,或文史哲的作者, 在智慧的傳承上,真的是很重要呢! * * 以下爲轉貼摘錄文字 * * 感悟《鬼穀子》原文魅力的精彩原文的文采魅力,就在於短短的66個字裡,其引出了華麗的一句格言、五個比喻、六句排比。 原文的誨人魅力,就在於短短的 66 個字裡,其傳授了「知人」的一個道理,兩條途徑、三種方法、... ...,並為後人留下了兩個字的豐富想像空間。 開啟「知人」通道的精彩格言。 原文「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是一句足以留芳百世的格言。 道藏本註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從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必須自知。」 道藏本註釋深諳道教,所以能夠將《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的格言,轉而用於註釋原文。從而可見,鬼穀子的這句格言能與老子的同類格言媲美。 有關「知人」的命題,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古代哲人都對其有著不同的解讀: 孔子曰:「 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 」。其強調的是:人心不但險,而且知人心比知天還要難。 孫子曰:「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百戰必殆 」。其強調的是:「知人」和「知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韓非子曰:「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其強調的是:說服他人的難點,並非自己缺乏智慧,也非自己不會說辯,更非不敢說出自己的主張。其難就難在,難知他人的內心所想。 鬼穀子「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的精采格言,是開啟「知人」通道的鑰匙。這就...

紐西蘭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 Play-Create-Learn 2016

2016 對我的大事之一,是我有機會在《物理雙月刊》裡和許多台灣的老師、同學與家長分享在紐西蘭教育現場的一些見聞: 第一篇是自我介紹【 開場白:來自台灣的紐西蘭物理老師 】, 2016 四月。 我希望以一個曾經是台灣第一線教師的眼光,來分享我在紐西蘭教育體制內的見聞,而不只是一種「觀光式」的介紹,或浮光掠影地吹噓一下「外國」的教育有多麼美好。我希望利用些許篇幅,先介紹一下紐西蘭教育的架構與背景,再逐漸深入到科學教育與物理教育的現況分享。 第二篇分享了「以終為始」的紐西蘭課綱:【 我們想要教出怎樣的下一代? ── 紐西蘭課綱的啟示 】,2016 五月。 現行的《紐西蘭課綱》是從願景(vision)出發:我們期望的年青人是個有自信、有創造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能夠積極參與及貢獻社會的終身學習者。 根據這個願景,我們訂下課程課綱的基本原則(principles);列出值得推動與學習的價值觀(value);擬定未來不論是深造或就業,以及做為一位社會公民所需要的五項關鍵能力(five key competencies)。 我問過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個「國英數理化一百分的學生」,或是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個有自信、會思考、有創造力,懂得與人合作,能貢獻社會,並有能力終身學習(包括智商與情商)的人? 第三篇是【 我的「小城故事」上:踏上紐西蘭高中的講台 】,2016 七月。 從實務的面向,分享我求職的經過,希望透過面談的主題,與關心台灣教育的朋友分享紐西蘭中學所著重的教育特點。 此外,從一位庫克群島毛利人的校長口中聽到「鄧麗君」小姐的芳名,怎不叫我這位台灣老師覺得意外與驚喜呢?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立足紐西蘭,放眼世界」的好例子! 第四篇是【 我的「小城故事」下:教學不是「獨角戲」,而是一場「交響曲」 】,2016 八月。 延續第三篇的內容,補充了更多的細節,也可以說是我在紐西蘭重新接受師資培育過程的心得報告。希望對紐西蘭教育感興趣的老師或家長,有些幫助。 接著,我從第五篇開始介紹紐西蘭的考試方式:【 沒有「一百分」的考試 】,2016 十一月。 這一篇主要是介紹NCEA的整體規劃,並以一題物理力學考題為例。  NCEA 是The National Cert...

隻字片語:2017年九月

2017 九月每週三、六,稽古紀要、心得 Some short notes for my Kendo reflection in Sep 2017. I did not write anything on Wed 13 Sep and forgot everything now. I relaised that I'd better to keep on writing my keiko reflection as a lesson.  :-)  心血來潮,整理了我這個月在臉書上的貼文, 卻發現,9月13日週三當晚稽古之後,我沒有寫東西,所以也談不上有何記憶。 我想,這告訴我:每一次的稽古之後,都要花個幾分鐘,為自己留下隻字片語。 Keiko reflections on Wednesday 30 August Thanks to Kai and Wen taking care of the Kyu grades.  1. The sense of engagement is important when training Kata or Bokuto Keikoho. It's one of the best opportunities to train "eyes for opportunity" and "footwork for controlling distance". 2. When striking kote, relaxing shoulders, using more wrists, and cutting toward centre are the important tips. 3. Having Keiko with wife and daughter is really enjoyable and feeling blessed! 😀 1. 劍道形或木刀練習法,對於「眼力」與「控制距離」很有助益。對練的雙方需用心認真投入,效果才會明顯。 2. 打擊小手時,肩膀放鬆、多用手腕、打向中心等,是重要的技巧。 3. 能和老婆、女兒一起稽古,實在是件很幸福的事! Sat 02 Sep 2017 1...

快樂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時光!

覺得這句話很棒,很貼切地用了 tough 的雙重意義: 「困難」的時間,不會持續太久,「有韌性」的人,則能笑到最後。 想跟女兒分享這個智慧,結果她回我: "Happy time" is the same:  Happy times don't last; happy people do.  「快樂的時光不會長久;快樂的人才會一直快樂!」 小妮子還真是蠻有智慧的! * Saturday 30 September 2017 週六練完劍,想寫個稽古日誌, 心中希望表達「韌性」, 浮起的英文字是: resilience 但因為不太會拼字,所以用了 Google Translation 的中譯英, 沒想到建議的字是 tough , 順帶出現了上方的那張圖片,於是, 也牽引出上面那則很有智慧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