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 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 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 * 我本來是希望找一點關於「磁學」的歷史。 以作為 《物理雙月刊》上一篇專欄 的補充材料, 可惜因字數的限制,我必須省略這段有意思的材料。 結果發現,最早出現「磁學」相關性質的中文記載,是在《鬼谷子》。 透過百度文庫中 〈 鬼谷子關於知人 〉 , 不僅領略了一段優美的文字,也激起我希望一探向來不甚熟悉的《鬼谷子》一書。 在讚嘆古人的智慧之餘,也覺得: 深諳古文與國學常識的國文或歷史老師,或文史哲的作者, 在智慧的傳承上,真的是很重要呢! * * 以下爲轉貼摘錄文字 * * 感悟《鬼穀子》原文魅力的精彩原文的文采魅力,就在於短短的66個字裡,其引出了華麗的一句格言、五個比喻、六句排比。 原文的誨人魅力,就在於短短的 66 個字裡,其傳授了「知人」的一個道理,兩條途徑、三種方法、... ...,並為後人留下了兩個字的豐富想像空間。 開啟「知人」通道的精彩格言。 原文「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是一句足以留芳百世的格言。 道藏本註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從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必須自知。」 道藏本註釋深諳道教,所以能夠將《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的格言,轉而用於註釋原文。從而可見,鬼穀子的這句格言能與老子的同類格言媲美。 有關「知人」的命題,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古代哲人都對其有著不同的解讀: 孔子曰:「 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 」。其強調的是:人心不但險,而且知人心比知天還要難。 孫子曰:「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百戰必殆 」。其強調的是:「知人」和「知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韓非子曰:「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其強調的是:說服他人的難點,並非自己缺乏智慧,也非自己不會說辯,更非不敢說出自己的主張。其難就難在,難知他人的內心所想。 鬼穀子「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的精采格言,是開啟「知人」通道的鑰匙。這就...
謝謝各位老朋友與新朋友來到我的部落格! 我是個喜歡科普寫作與翻譯的物理老師,從台灣教到紐西蘭的學校。我會持續筆耕,透過這個專頁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經驗,也歡迎大家分享我的文章給您認為有需要或感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