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中譯:「劍道指導的心態」及其解釋

剣道指導の心構え 剣窓(平成20年2月号)」(日本語) "The Mindset of Kendo Instruction" and its explanation 「劍道指導的心態」及其解釋 Sam Tsai 中譯 Photo Credit: Rhone Ya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inai - 竹劍的意義 For the correct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Kendo,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teach the correct way of handling the shinai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sword . 為了讓劍道可以正確地傳播與發展,在教學上應從「劍的原理」出發,致力於傳授正確的持刀方法。 Kendo is a way where the individual cultivates one’s mind (the self) by aiming for shin-ki-ryoku-itchi (unification of mind, spirit and technique) utilizing the shinai. The “shinai-sword” should be not only directed at one’s opponent but also at the self. Thus, the primary aim of instruction is to encourage the unification of mind, body and shinai through training in this discipline. 劍道是一種利用竹劍來陶冶心性(自我)的方式,以「心氣力一致」(心、精神和技術的統合)為修練目標。 手中的「竹劍」 不僅要朝向對手,也應該 朝向自己 。 因此,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劍道的學習與訓練,來促進心、身與竹劍三者的統合。 Reiho - Etiquette - 禮法 When instructing,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etiquette to encourage re...
最近的文章

準備好,面對關鍵的決勝時刻

Photo Credit: Glenn Selwyn 2019   劍道的勝負/佐藤 卯吉(劍道範士九段) 重溫 《 現代劍道百家箴 》 剣道の勝負 劍道以爭奪勝負為前提,其意義在於以認真的態度追求勝利,並在其中找到修養人格的價值。這並非單純的動物性搏鬥,而是基於人格立場的較量,更應該是君子之劍的體現。 劍道不容許不正當或不合理的行為。從於理、順於道,專注於比賽,使身心高度統一,全力以赴,追求最佳表現。這種奉獻全部、專注而無懊悔的熱誠,是在其他場合難以感受到的價值。 一旦參與比賽,勝利固然值得追求。但因為比賽中有對手存在,勝敗結果難以預測。如果自己勝了,也應考慮到輸了的人。勝利固然可喜,但若能使對方輸得心服口服,才是完美的勝利。 不管是勝是敗,勝要勝得完美,輸也要輸得優雅。甚者,也要讓觀看的群眾,心存順服的心理才對。因為群眾往往對敗得漂亮的參賽者,不忘敬上由衷的掌聲,而對態度不佳的勝利者反倒不屑一顧。 參加比賽時,應追求一種深沉且高尚的態度,讓自己、對手,甚至觀眾都能從比賽中獲得啟發。 在比賽場合裡,知道自己為勝者,但寧可視自己為敗者的。這種人才算是正道的男子漢。 與其說只知道自己的勝利,不如說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失敗,這樣的人在人性上更為卓越。正如小泉信三先生所說:「常懷承認自身過失的勇氣,擁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常に自分の非を認める勇気を持て、自分の誤りを認める勇気を持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失敗或犯錯,但如果真的失敗或犯錯,就應該坦然承認,並承擔應有的責任。然而,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此人們往往選擇辯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即使在我們的劍道界中,也經常看到辯解的情況。但無論如何,辯解都是令人難堪的行為。 英國人對所謂優秀的運動員的定義是︰「全力以赴地戰鬥,並坦然接受失敗。」孔子亦言:「過則無憚改。」這些言論,無非是劍道家最應參考的言詞。 勝敗乃兵家常事。無人能保證自己永遠勝利,失敗也在所難免。唯一應該做的,就是充分準備,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冷靜面對比賽。 不僅是在劍道比賽中,在人生的鬥爭中,也有關鍵的決勝時刻。 如果在這樣的時刻選擇懼怕或逃避,那麼只能淪為人生中的敗者。 在面對劍道勝負的關鍵時,不可有少許的躊躇。該進就進,需出就出,表現出勝負之戰的毅然態度。至於成功或不成功則是次要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在那一刻猶豫不決,可能因此錯失取勝的良機。

運、鈍、根

我的劍道觀/鈴木 恒雄(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 現代劍道百家箴 》 私の剣道観 俗語有云:「運、根、鈍。」沒有哪句諺語比這句話更能深刻體現人性的意義。這三個齒輪若能完美咬合並正常運轉,萬事皆可成功;然而,若其中一環偏離軌道,便會立刻招致失敗。某位劍道先輩曾告誡我,這正是劍道修行的要訣。我將此教誨深深銘刻於心,無時無刻不將其放在腦海,專心致志地走到了今天。 關於「鈍」:接受自己的平庸,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在詞典中,「鈍」被解釋為「遲鈍」「動作遲緩」。修行時,老師經常對我說:「你實在不敏捷啊!」我深知,這份笨拙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別無他法。於是,我下定決心,投入比他人多數倍的練習。由於過度疲勞,神經亢奮,常常連續幾夜不能入睡。某日,我向劍友訴說此事,他建議我喝酒助眠。自此,我對酒略有偏愛,起因便是如此。這種艱苦的經歷,恐怕是那些運動神經出眾、身手靈巧的人無法想像的。 關於「根」:不屈不撓地走向自己的目標 根性,結合了「溫和」( 優しい )與「嚴厲」( 嚴しい )的人性特質。於劍道中,所謂「根性」即是「骨氣」( 根性骨 )或「剛毅之魂」( 厳魂 ),總之,乃是堅定的意志與精神力量。近來,各項體育競技對選手的鍛煉中特別強調根性,甚至在一般社會中,「毅力」這一用語也廣受重視,實在令人欣慰。 然而,「根性」並非新奇之物,它自古以來就是劍道修行中的常用詞彙。我在進入舊制中學時,受到劍道部的邀請,當時因兒時曾著防具玩耍,滿懷興趣,立即加入。然而,第一次練習時便遭主將連續十餘次的雙手刺擊,我難以忍受,哭著脫下面具,並退出劍道部。這實在是一個根性薄弱的例子。隨著時代變遷,劍道中極端的「虐待式訓練」或「脫離常理的鍛煉」已鮮少耳聞,但在當時卻時有見聞。指導者應當以自信與自覺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這或許是一種更好的方法。 關於「運」:感恩有好的條件可以努力去獲得好運 運氣或命運,是人類生活中,常被以自我為中心巧妙引用的詞彙。當事情不順利時,我們說是運氣不好;而當他人成功時,則輕描淡寫地說那是運氣好。然而,我相信,運並非如此簡單。要有強大的「根性」,才會有可以彌補鈍拙的精神和努力;只有當骨氣、精神和努力等條件充分累積後,所謂的「運」才得以成立。 昭和十四年四月,因中日(七七)事變爆發,我應召入伍,直到昭和二十一年五月戰爭結束,歷經八年激戰,幾度死裡逃生,終能平安歸來,這是命運的眷顧。慶幸的是...

揮汗修行

我的劍道修行/ 紙本榮 栄一  (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 現代劍道百家箴 》 私の剣道修行 我的恩師是被譽為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的劍聖,同時也是劍道範士、居合道範士、杖道範士的 中山博道先生 。先生時常對門徒說:「 做困難的事才是修行 。」這句教誨至今仍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自古以來,劍道就被認為是「 挨打的修行 」。劍道始於禮,終於禮。除了劍道以外,沒有其他的活動,會在被打後,向對手行禮說「謝謝!」;或在擊中對手後,對手也會行禮說「謝謝」的。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通過累積這種「挨打說謝謝的修行」,自然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人格修養的基石。 每當被問及︰「何謂劍道的本質?」時,我必回答說:「如果寫成文字,就是『正直』二字。」劍道講求正確的姿態、態度與氣合,擊打的刀法也務必要直。即使贏得再漂亮,若使用的是投機取巧的劍法,也是無法進步的。昔日劍客 嶋田虎之助先生 說過:「心不正,劍亦不正。」他還指出:「欲學劍者應先修心。」精神與身體若無法合一,就稱不上是完整的劍道人(修行者)。 因此,劍道修行者應同時鍛鍊劍理與劍技,使之完全內化於身,並培養偉大的精神力量與強健的體魄。精神力量能克服身體上的障礙,也能成為制止暴力的力量;而體魄則能完全戰勝一切挑戰。 近年來,青少年參與劍道的熱潮逐漸興起,對於劍道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全國性的普遍認識,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我們應該致力正確的青少年指導方法,以真誠的態度,讓他們真正愛上劍道。正如古語所言:「喜歡才能精通。」能夠讓青少年說出「寧願不吃飯也捨不得不練劍道」的指導者,才稱得上是偉大的導師。不僅是劍道,其他學科的學習亦是如此。 我有今天,全都是拜劍道所賜。通過劍道,我得以不斷修養自身,並能為社會和他人貢獻力量,這無疑是最大的幸福。今後,我也將繼續通過劍道,致力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在人生中,唯有揮灑汗水才是修行的一部分,我們的生命也正體現於此。如今,我已經六十九歲,但仍能與年輕人一同練習,這讓我的人生充滿了劍道帶來的幸福與感謝之情。 大多數前輩和老師至今仍然精神奕奕地指導著後進學員,與他們相比,我們實在還像是小孩,仍需更加努力。 * * * 日日感思流汗之行。

稽古如比賽,比賽如稽古

修煉劍道的心理準備/重岡 昇(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 現代劍道百佳箴 》 剣道修行の心構え  我在武專畢業後,於昭和十二年(1937)進入大阪府警就職。當時的主任師範是已故的志賀矩範士。在昭和二十四年,他於鹿兒島病逝。在我的壯年時期,我專心追隨志賀先生學習,他的言行對我的劍道修養和人生處世都成為終生的支柱。對先生的追憶,我想從自己的角度稍作整理與分享。 志賀先生是一位人格高潔、頭腦明晰、口才出眾且具有古武士風範的武士。當時,我三十多歲,正在警察學校和武德會進行每日三次以上的稽古。此外,晚上我也經常拜訪老師的住處,聆聽他談論劍道的理念。越是沉浸於稽古之中,我拜訪的頻率越高;反之,當稽古有所鬆懈時,與先生的往來便會變得疏遠。此時,老師通常會主動催促我。 如今,雖然練習時間大致相同,但能夠拜訪師範家中並親自聆聽教誨的機會卻大幅減少了。我認為應努力創造更多聆聽劍道相關討論的機會,或者透過閱讀來拓展自己的見聞。就像相撲的三大原則所說:「看、聽、拿。」(見る、聞く、取る) 老師善於洞察對方。在稽古中,他能藉由「見取稽古」發現對方的習癖或起手動作,並斷言:「要打那裡」隨後,他必定能以精準的一擊證明自己的判斷。 「初太刀絕不可失」 無論對方是何等的大師,或是級位較低的初學者,在行禮後應該以互格的氣氛,灌進全力、賭注生命,去爭取第一支的勝利。 「打其出端」 稽古時,必須時刻抱有擊中對手出端(起手動作)的心態,並事先做好萬全準備。必須做到「不動心」, 以平常心超越四戒 (驚懼疑惑),才能掌握這一境界。 「打對方的間隙才是劍道;若程度相當,先出手者必敗」 具有心技兼備架勢(構え)的對手不會有破綻可言。而心技失衡則會形成破綻,進而產生合理的技術並實現技理合一。過度勉強會導致崩壞,進而在心中產生焦躁,若使出勉強的技術便會露出破綻。當二人程度旗鼓相當時,先出手的一方往往會被對方捕捉到起手動作,進而落敗。 「來吧,若不來,我就攻過去了」 這展現在對峙時, 「 待中懸 」與「 懸中待 」的心態 ,從中領悟其中的妙理。「一九的十、二八的十、五五的十,以此可和。」 「來者即迎,去者即送」 和 「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的心境有著微妙的差異。自古以來,人之和也罷,劍之和也罷,以圓融為最好。 「長處即短處,沒有兩全之事」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磨煉自己的個性是實現人生完整的一生之路。面強的人,...

技前:氣攻理打

攻擊/一川 格治(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 現代劍道百家箴 》 松崎浪四郎先生 是舊久留米藩士,自幕末嘉永、安政至明治中期,以劍聞名於天下。常言道:「人的價值在於蓋棺定論。」松崎先生作為劍士,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便是一段追求完善人格的偉大旅程。據說,他在經歷了苦行般的修鍊後,終成如玲瓏美玉般的人格者,並擁有福德圓滿的生命。其劍道造詣亦被譽為當時日本第一。關於此事,曾是劍道界權威的大御所 高野佐三郎先生 有如下評語: 「 我認為日本第一的劍士非松崎先生莫屬。我曾受到松崎先生的寵愛,聆聽了他許多高見,也得到了他的秘傳。然而,如果現今,大家都能真正守住先生的試合風範,並進一步研究,以作為後輩的榜樣,那該有多好。 當年的試合可不是像現在這樣,隨便打幾下便算取勝。如今的人打了幾下面或胴,便說自己贏了。然而,松崎先生的試合不僅僅在於擊打,而是他在勝負前後的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極為尊貴。 他以正眼(或中段)構え起手,一招一式皆有攻勢,絕不隨意出擊。 迫攻時一步步逼近,或緊或鬆,先攻小手,若覺得力度不夠,便再攻面。 他的打法是先攻擊壓制對手,使其喪失戰鬥力,然後才擊打取勝。 這種包含靈魂的試合,是現今的人看不到,也無人談及的。 現在的人只是隨意擊打,然後說自己勝了,或判定對手強弱、技術高低。我們見過松崎先生那樣的試合,實在覺得如今的打法非常可笑。 因此,未來的劍道大家們應注意這一點,親自領悟劍道的真理與深味,並以身作則傳授給後輩。若不如此,劍道便失去了真正的價值。無論如何,必須在攻擊之後再擊打。可如今,人們毫不在意這些,無論是什麼架勢,只管打幾下,若能取勝便自以為了不起。然而,松崎先生的劍道,蘊含著禪的真理,具有深遠的韻味,若不懂禪理便無法體會。 」 誠然令人欽佩不已。今日的劍道似乎僅僅在於透過隨意的擊打來享受勝負的快感,卻忽視了松崎先生所提倡的「攻擊」與勝負前後的動作。 所謂攻擊,正如字面所示,是先「攻」再「擊」。若只是執著於單純的擊打,而未能以精神之「氣」攻擊、以劍術之「技」攻擊,那麼就未能把握其中的重要意義。 * * * Facebook on 5 April 2020 試合 shiai =比賽

酬酢之中

直入天地大道之劍/大森 曹玄(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 《 現代劍道百家箴 》 少年時,我在有信館道場學習劍道。但從我開始漸漸懂事之後,便對劍道的學習產生了疑問:劍道到底是甚麼?學這種東西值得嗎?在沒人可以互相討論,而滿腦都是煩惱之時,我恰巧在一本雜誌上,讀到山田次郎吉先生的《劍道一夕談》的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就道: 「劍道不在斬、突、擊、抑之間,而在酬酢之中。」 又言: 「如能認識劍道為何物,就能直入天地之大道。」 文章中又提到,山田先生「繼承了繼承的第十五代直心影流的要領,在於 『拋棄後天習得的習氣與行為,回歸本然清明之恆體』 的核心理念。」我讀到這裡時,感到眼前一線光明,於是,馬上就去造訪山田先生。 由神原先生繼承的道場,因關東大震災而付之祝融,當時山田老師住在靠近鶯谷的一間小房子。起先以「沒有道場」的理由,拒絕我拜為門下,但後來,見到我日日懇求的熱誠時,才勉強答應說:「好!那麼來一橋商科大學的道場吧!」 第二天,我到了指定的道場。雖然,我也是一個有段位的,可是卻連竹刀都不准拿,且被命令以深呼吸「啊呼!啊呼!」地沿著直線行走;這種步法就是直心影派的「直步」。亦是所謂「驅除後來習態容形」的基礎修煉。 我就這樣,連續練了三個月的「直步」行走。隨著老師對我說:「會做了,就算是出師!」聽了此話,我高興得立刻偕同當時商大劍道部的委員長——大西英隆先生,跑到甲州的山寺,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練了一百支的組合刀形。如此要命的練習,就是禪學所言的「大死一番」。因此,才能把持著於心體的「後來習態之容形」完全除掉,接而回復「本來清明之恆體」。 野外的修煉,也在這樣的氣氛下,用三尺三寸的短竹刀來加以演練的。老師常常教導我說:「 由上段打的時候,要用泰山崩潰般的氣魄打擊。 」如今再也難以有聽到此話的機會了。 如此, 殺盡後來習態之容形 , 使自己直入天地,回復未來清明的恆體 ,這種劍之道才合乎「禪」之意了。山田老師說:「 劍道不需禪。那真是一番道理,因直心影派的修煉,原本就是禪。 」我時常感謝山田老師,因由他那裡,我學到了足以形成人格身心基礎的劍道。  *附註 * 1. 三句日文原文與原中譯文: 剣道とは斬り、突き、撃つ抑ゆるの時にあるのではない。知って酬酢の中に在る 劍道不在斬、突、擊、抑之間。反而正在酬酢之中。 剣道を辨えることによって、人は天地の大道に直入すべきである 既能認識...

人一己百

重溫《 現代劍道百家箴 》 我的體驗/ 岩瀨 鉾太郎(劍道範士八段) 我在舊制「枥木中學」擔任劍道老師的十四年裡,每天用腳踏車約費兩小時,行二十四公里路。 冬季訓練時,清早三點就動身。其間有風、有雨又有大雪,但是為了貫徹初期的心願,一天也不敢松懈,結果發現,對志在劍道的人來說,精神力和魄力是何等的重要。 又在那個期間,每年都去參加京都大會(當時稱為演武),見學諸權威老師們的比賽、姿勢、態度等。如果感到好的,就費心研究分析,並化為自己之物。 在戰前是利用粗陋的平房來當道場(館),命名「造士館」,來訓育青少年。戰後新建「養心館」道場,指導的主旨為發揚日本精神。 「劍是心,心正、劍亦正,學劍者當先學心」,這是我的道場的道場訓(館訓)。指導的重點放在:學劍道即是心的修養。我確信唯有「正人正劍,兩立之時」,才能產生純正的劍道。 「人做十次我百次,人學百次我學千次」,此言對志向學劍道者應時常放在心頭,要比別人多於幾倍的精進和努力。 再者,「斷然、衝進、伸直」則是精進技術上最重要的一件事。 原文出自 《 現代劍道百家箴 》: 我的體驗/岩瀨 鉾太郎(劍道範士八段) 譯/黃太郎

且行好事,莫問前程

2024-10-03 星期四 我很意外地發現,這兩天,有本書自然地從心中湧現讓我想去看它,因為我忘記隱約從哪裡聽到這本書的主題是「中陰」(bardos),而這從來都不在我理解、認知或閱讀的範疇裡。 是機緣成熟了吧!我感恩。 💕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體意義的一面鏡子。 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 無常就好像是我們在生命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初難以相處,但認識久了,卻發現他們比我們所想像來得友善,並不恐怖。 * * * 2024-11-26 星期二 不要急著想解決你所有的懷疑和問題;誠如上師們所說的:「急事慢做。」我總是告訴我的學生不可以過分的期待,因為精神的成長需要時間。 光是把日文學好或成為醫生,就需要多年的時光:我們怎麼能夠期待在幾個星期之內就獲得一切答案呢?精神的旅程,是一種持續學習和淨化的旅程。當你知道這一點,你就會變得謙虛。 西藏有一句著名的諺語說:「不要把了解誤以為是證悟,不要把證悟誤以為是解脫。」密勒日巴尊者也說:「不要抱有證悟的希望,卻要一輩子修行。」 「不要懷抱著達成的希望,而是應該一生都在修行。」不要執著於達成目標或結果,而是專注於持續的實踐與努力。 Quote from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Don't be in too much of a hurry to solve all your doubts and problems; as the masters say, "Make haste slowly." I always tell my students not to have unreasonable expectations, because it takes time for spiritual growth. It takes years to learn Japanese properly or become a doctor: Can we really expect to have all the answers, let alone become enlightened, in a few weeks? The spiritual journey is on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除草時的偶遇和雜感

  昨天下午,想說利用太陽下山前,不太熱不太冷的時候,整理一下居家環境,於是從修剪前院的樹籬開始。 本來是沒有想到要拍照的,所以沒有修剪前的照片,這是修剪之後的結果,所以只能請各位看官自行想像,樹籬在修剪之前的高度,是無法看到照片中那輛藍色汽車的,當然,頂端有一些參差不齊的高枝。 想到要拍照的緣由是因為,在修完樹籬,才開始除一小片草地不久,同時也在除草的隔壁鄰居朝著我揮手並走了過來。 【 偶遇 】 於是我們各自摘下護耳的耳機,開始寒暄。他說:他已經把房子放到市場上,準備要賣了。我很驚訝地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說:他們想要換個小一點的房子(downsize)。 我驚訝地反問:不會吧!你的孩子都還在長大中,應該還不到 downsize 的時候吧? 他解釋道:因為從去年公司重組,他失業之後,這十個月來,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職位;主因是他不想從最低階的工程師幹起 ... ... 把目前這個四房的房子賣掉,換成三房而且地塊較小的房子,之間的差價足以讓他們在財務上喘口氣。他們預計搬到小孩就讀的中學附近,這樣,如果奧克蘭有機會,他也可以把家留在這裡,以通勤或是短住的方式,在奧克蘭工作。(奧克蘭是個大城市,工作機會較多。) 他還說,他已經住過大房子了,整理起來還蠻累人的,而且單靠太太的一份薪水,實在有些吃力。等他將來找到合適的工作,再換回大房子,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聽完他的故事和整個思量過程,對這位住在隔壁五年多的好鄰居,我除了祝福他一切順利(Good luck)、請保持聯絡(Please keep in touch)之外,實在不知道還能再說些甚麼。     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心中的祝福之意,遠比我語言所能表達的要多得多。 最近生活中的機緣,讓我接觸到《西藏生死書》。我才剛從書中複習到所謂「無常」的觀念,馬上就有一個生活中的實例讓我細細地思量。 底下是我昨天早上在臉書寫下的文字(感覺寫臉書,更像是在記日記): 我很意外地發現,這兩天,有本書自然地從心中湧現讓我想去看它,因為我忘記隱約從哪裡聽到這本書的主題是「中陰」(bardos),而這從來都不在我理解、認知或閱讀的範疇裡。 是機緣成熟了吧!我感恩。 💕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體意義的一面鏡子。 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 無常就好像是我們在生命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初難以相處,但認識久了,...

一足一刀的距離

一足一刀的距離,日文的原文是「一足一刀の間合」,剛在紐西蘭教剣道的時候,花了一點時間才把日文的發音與拼字(issoku-itto-no-maai)給記起來。 「間合」(maai)是「距離」的漢字,相關的日文詞彙還有: Chika-ma 近間 Tō-ma 遠間 Ma-ai 間合  *** 練劍的人大多知道「一足一刀的距離」指的是,自己向前一步剛好可以打到對手的距離。這個距離有多長呢?答案是因人而異、因打擊的目標而異,以及因對手而異。 我們每個人的身高、體型、肌力大小、手腳長度等都不相同,甚至揮劍打擊的動作與姿勢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會有屬於他/她自己很個人的打擊距離。 此外,以打擊目標而言,面部、手部與胴部,甚至是逆胴、雙手或單手刺擊等,也都有其各自需要的打擊距離。 最後,對手是停滯不動的,正想著要向前打進來,或正計畫著要往後逃跑的,也都有著不同要求的打擊距離。 日文的漢字跟中文一樣,分開的「字」與合起來的「詞」,都可以有很多的意思與詮釋。「間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剣道裡,「間合」一詞的基本意義是「距離」,尤其是指「空間中的距離」。分開來看,「間」字有「兩者之中」的意涵,可以同時包括時間或空間這兩層意義;「合」有「一起、共同」的意涵,也就是說,要和對手一起合作,或與對手配合,才能出現好的「間合」。 證嚴上人曾經有過「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的說法,我覺得這很貼切地把「心理距離」加進來,不知或不顧對手的心理,是無法真正「掌握間合」的。 理解「距離」具有 時間 、 空間 與 心理 這三個層次的含意之後,當我們「攻」進到所謂「一足一刀的距離」時,其實也就是時機成熟的時候,此時,我們只需要「很輕鬆、很自然、很有效率」地往前踏一步,就能適切地打到我們想打的部位。說起來很簡單,對吧?但有在練的人,都知道它的不容易! 首先是「很輕鬆、很自然、很有效率」的打擊動作,這屬於「知己」的功夫,要根據基本動作、剣理、老師所教的東西,以及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斷地優化與鍛鍊。 其次我希望對初學者強調一點,正確理解打擊時向前踏進的步法(踏み込み足,Fumikoi-ashi)很重要:基本上,就步幅的大小而言,我們要找到我們個人的「極大值」,過與不及都不好。 在找到這個步幅極大值的過程,雖然是從「愈遠愈好」開始,但是自己要知道它的限度在哪裡,它是以打擊時的體勢不崩壞為原則。前輩老師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