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運、鈍、根

我的劍道觀/鈴木 恒雄(劍道範士八段)

重溫《現代劍道百家箴

私の剣道観


俗語有云:「運、根、鈍。」沒有哪句諺語比這句話更能深刻體現人性的意義。這三個齒輪若能完美咬合並正常運轉,萬事皆可成功;然而,若其中一環偏離軌道,便會立刻招致失敗。某位劍道先輩曾告誡我,這正是劍道修行的要訣。我將此教誨深深銘刻於心,無時無刻不將其放在腦海,專心致志地走到了今天。

關於「鈍」:接受自己的平庸,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在詞典中,「鈍」被解釋為「遲鈍」「動作遲緩」。修行時,老師經常對我說:「你實在不敏捷啊!」我深知,這份笨拙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別無他法。於是,我下定決心,投入比他人多數倍的練習。由於過度疲勞,神經亢奮,常常連續幾夜不能入睡。某日,我向劍友訴說此事,他建議我喝酒助眠。自此,我對酒略有偏愛,起因便是如此。這種艱苦的經歷,恐怕是那些運動神經出眾、身手靈巧的人無法想像的。

關於「根」:不屈不撓地走向自己的目標

根性,結合了「溫和」(優しい)與「嚴厲」(嚴しい)的人性特質。於劍道中,所謂「根性」即是「骨氣」(根性骨)或「剛毅之魂」(厳魂),總之,乃是堅定的意志與精神力量。近來,各項體育競技對選手的鍛煉中特別強調根性,甚至在一般社會中,「毅力」這一用語也廣受重視,實在令人欣慰。

然而,「根性」並非新奇之物,它自古以來就是劍道修行中的常用詞彙。我在進入舊制中學時,受到劍道部的邀請,當時因兒時曾著防具玩耍,滿懷興趣,立即加入。然而,第一次練習時便遭主將連續十餘次的雙手刺擊,我難以忍受,哭著脫下面具,並退出劍道部。這實在是一個根性薄弱的例子。隨著時代變遷,劍道中極端的「虐待式訓練」或「脫離常理的鍛煉」已鮮少耳聞,但在當時卻時有見聞。指導者應當以自信與自覺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這或許是一種更好的方法。

關於「運」:感恩有好的條件可以努力去獲得好運

運氣或命運,是人類生活中,常被以自我為中心巧妙引用的詞彙。當事情不順利時,我們說是運氣不好;而當他人成功時,則輕描淡寫地說那是運氣好。然而,我相信,運並非如此簡單。要有強大的「根性」,才會有可以彌補鈍拙的精神和努力;只有當骨氣、精神和努力等條件充分累積後,所謂的「運」才得以成立。

昭和十四年四月,因中日(七七)事變爆發,我應召入伍,直到昭和二十一年五月戰爭結束,歷經八年激戰,幾度死裡逃生,終能平安歸來,這是命運的眷顧。慶幸的是,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如「運」「根」「鈍」的齒輪始終完美咬合。因此,我將以這圓滿而精確的齒輪為鏡,繼續精進努力,並以劍道貫穿我的一生。





近期熱門文章

憑空消失的日子:儒略曆 - 格里曆

頒行格里曆的1582 年十月:消失的十天 日不落國的 1752 年九月:消失的十一天 在我知道英文的名字大多是以「音譯」的方式進行之後,把「Mary」譯成「瑪麗」或「瑪莉」很容易理解,但是, 為什麼「John」會被譯成「約翰」呢? 今天,碰到一個更有趣的譯名:「Julian calendar」是「儒略曆」! 好奇之餘,上網搜尋了一下,意外地增廣了見聞:  由於「0.002%」的誤差: 儒略曆每年 365.25日 與 格里曆每年 365.2425 日。 在曆法的改革上, 每個國家、地區,因採行新曆的時間不同, 各自在月曆上「抹去」的日子,也從 10 到 13 天不等。 這樣「憑空消失」的日子,什麼時候會再來呢? 《科學發展,2015年4月,508期》 * * *  底下文字,節錄轉貼(並稍稍改寫)自維基百科: 儒略 (拉丁 文 : Gens Iulia  或  Iulii ),一譯 「 尤利烏斯」 ,是古 羅馬 的一个 貴 族氏族, 現今 也被用作該氏族成 員「 儒略・凱撒 」(或: 尤利烏斯・凱撒 )的代名 詞 。這個氏族成 員 在 羅馬 共和 國 早期享有尊 貴 地位,第一位成 為羅馬執政官 的是公元前 489 年的 Gaius Julius Iulus ,但最 為 人熟知的是儒略·凱撒 。 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現在通常將此人譯作 「 尤利烏斯·凱撒」 , 但在天文學上仍沿用「儒略曆」一詞,而不是「尤利烏斯曆」。 * * *  儒略曆 (Julian calendar),是 格里曆 (Gregorian calendar) 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 儒略・凱撒 (Julius Caesar,後稱「凱撒大帝」) 採納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 Sosigenes of Alexandria )計算的曆法,在公元前 45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 12 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 365 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  365.25  日。 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1582 年後被...

劍道旅程:初段至五段半的「旅遊手冊」

2009年,懷卡托劍道協會升段審查 認識我的好友,大概都知道,在 1998 年時, Marleen 與我機緣湊巧移居紐西蘭的漢彌爾頓市(Hamilton),成了方圓百里之內,「唯二」會打劍的兩個人。隔年,因緣成熟,成立了 懷卡托劍道館 ,開始肩負起「 劍道指導者 」的重任。 自己打劍道,跟教別人打劍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記得在道館成立約半年左右, 徐恆雄教練率領了二十多位師兄弟,到紐西蘭來看我們 ,在教練返國之後約一年,換我回台灣。在前去拜訪教練的時候,教練問我的第一句就是:「說吧!你哪裡不會教?」 我不禁大笑出來,回答他:「 教練真是『內行人』! 」 在劍技的教學之外,如何幫學生通過升段考試(昇段審查)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大家或許可以想見,當我們「從一二一二開始」教出來的學生,第一次升上初段時,我們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實在是相當美好。曾經,我記得每個升段的學生,也曾在雅虎奇摩部落格中寫下我們道館「 十七段 」的故事。 底下我希望分享的是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參與紐西蘭劍道協會的昇段審查(從六級到四、五段)經驗,以及向幾位熟識的日本先生請益,而逐漸摸索出一套「說法」,主要是針對我們道館裡的初學者,幫助他們在劍道的旅途中,有個方向感,類似「旅遊手冊」或「觀光指引」的功能。 若在此分享之後,也對劍友有幫助,自然是功德無量! 簡單來說: 初學者在「級 Kyu」的階段 ,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在肢體上能夠做出「氣劍體一致」的正確打擊動作。具體來說,當元立(motodachi)提供打擊目標,初學者的打擊動作愈「協調」時,所獲得的級數便愈高。按這個標準而言,「一級」的初學者,就是可以做出氣劍體一致的人。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下) 升段考試的基本項目,由淺而深包括:中段構形、腳步、擺振(面、胴、手、上下擺振、斜擺振、快速擺振等),打擊的部分,在有元立的條件下,能夠打出基本的「五本招式」:面、手、胴、手-面與手- 胴。 以上這些也就是我們在新生班的教學重點。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上,含三級) * 「初段」的標準是,兩位「一級」的劍士,在為時約一至二分鐘的「地稽古」時間內,可以打出「有效打擊」。 與一級的差別是:「一級」時,是有元立會讓出...

紐西蘭中小學的學期簡介

很多好友希望多了解一些紐西蘭教育的相關議題,希望我能做一些介紹,思來想去,決定從最簡單的「學制」、「上下學時間」、「功課表」與「放假」的制度開始。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蘭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高中五年,共十三年的國民教育。 有趣的是,紐西蘭是五歲入小學,早台灣一年,因此,大家受完國民教育的年紀是一樣的。只不過,台灣的學年是從九月開始,而紐西蘭是從二月開始,所以,中間會有半年的差別。 用英文來說,紐西蘭小學是 Primary School,初中是 Intermediate School,高中是 High School。這不同於在台灣我們習慣以「美式」的 Ju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國中,Se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高中。 用數學來總結一下紐西蘭學制:Primary 是 Year 1-6,Intermediate 是 Year 7-8,High School 則是 Year 9-13。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小細節,在紐西蘭高中的前兩年(Year 9 與 Year 10)是 Junior High,後三年(Year 11、12、13)則是 Senior High。 在中學的這後三年,學生得參加簡稱為 NCEA 的國家級考試,及格者,才算「高中畢業」。(NCEA 相當複雜,容我稍後再專文分享) * 一般說來,紐西蘭的中小學是從早上九點開始上課,下午三點左右放學。 我女兒的小學,要求小孩在八點半到九點之間到校,九點整開始第一堂課,三點整放學。第一堂下課時間(稱作 interval)是 10.40 到 11.00 的早茶時間,午餐是 12.30 到 1.30,有三十分鐘。因此,一天只有「三節課」,一節約一個半小時:早上有二大節,下午有一大節。 目前她就讀的中學,要求學生在 8.45 以前要到校,下午 3.15放學。 而我目前服務的學校,老師在 8.30 開始晨會,8.50 開始導生班,學生須在此時進教室點名。   第一堂課從 9.05 開始,10.05下課   10.05 開始第二堂課,11.05 下課   11.05 到 11.30 是下課時間(稱為 interval),   ...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文章日期:2007-09-25 23:21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 延續「初任裁判」的心得分享。 在 Waikato 道館裡,除了安排有正式的護具穿戴教學之外,每一次戴上面部,開始對打之前,我們都會稍加檢視一下學生們穿戴護具的情形,幾個檢視的重點,供大家參考: 1. 水平的蝴蝶結 :道服上衣前端的蝴蝶結、胴部後方的蝴蝶結、面部的蝴蝶結,這三個節的園圈大小,與剩下的繩長,應該約略相等,而且需成水平方向。(當然還有大家已經熟知的面紐長度需短於40 公分。這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 繩結需成「水平」方向, 有一個科學的解釋 ,以及一個文化上的意義。科學解釋是,垂直方向的蝴蝶結,因為劍道練習過程中的移動,重力會輕扯那兩段直線的部份,使得蝴蝶繩較易鬆脫,因而影響練習的流暢與時間。 在文化意義上 ,據井上老師解釋,日本和服上的繩飾,生人的穿著是呈水平方向,而死後入殮時所穿著的和服繩結,則呈垂直狀。因而,在武士的著裝上,垂直方向的蝴蝶結,比較「不吉利」。 2. 背後的道服,是否「平整」 。穿道服與穿襯衫很像,在綁劍袴(hakama)之前,就應先把道服的前後部份拉平,再開始綁的動作。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穿劍袴時,應該先把左腳穿進去,再穿右腳?為什麼?理由是:習俗(convention)。當然,這點沒有硬性規性。不過,習慣上,先穿進的那隻腳,在脫劍袴時,則是比較後脫出來。 3. 頭巾穿戴後,應注意「收尾」。 在戴上頭巾、綁緊之後,如果還剩下一部份,在戴上面部之後,會多出一塊三角形的「尾巴」,這樣,在練習的過程中,便會飄來飄去,並不雅觀。 解決之道,是在綁完頭巾之後,把那塊多出來的三角形,再往內多折一折,如此,不僅不會有那條多餘的尾巴,而且,在頭頂的上方,也多墊了一層布,對「吸震」的效果,不無小補。 4. 面紐應該「平順」。 面紐在綁完之後,應該再用手指去檢查一下,面紐是否平順地貼在布糰上方。 若否,則應該稍加調整。 5. 手部(kote)的繩索 不應該過長而下垂。 6. 破損的護具應該盡快修理。 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有安全性上的考量。  * 當然,我完全同意,這麼樣「龜毛」、「認真」地穿戴道服、護具,與比賽勝負不特別有關係。但是,放眼望去,一些比較資深,也打得比較好劍友,他們穿戴護...

台灣的「小六」與「國一」是紐西蘭的幾年級?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蘭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 高中五年 ,共十三年的國民教育。 有趣的是,紐西蘭是五歲入小學,早台灣一年,因此,大家受完國民教育的年紀是一樣的。只不過,台灣的學年是從九月開始,而紐西蘭是從二月開始,所以,中間會有半年的差別。 用英文來說,紐西蘭小學是 Primary School,初中是 Intermediate School,高中是 High School。這不同於在台灣我們習慣以「美式」的 Ju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國中,Se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高中。 用數學來總結一下紐西蘭學制:Primary 是 Year 1-6,Intermediate 是 Year 7-8,High School 則是 Year 9-13。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小細節,在紐西蘭高中的前兩年(Year 9 與 Year 10)是 Junior High,後三年(Year 11、12、13)則是 Senior High。 * * * * * Sam Tsai 蔡坤憲: 紐西蘭中小學的學期簡介 : 很多好友希望多了解一些紐西蘭教育的相關議題,希望我能做一些介紹,思來想去,決定從最簡單的「學制」、「上下學時間」、「功課表」與「放假」的制度開始。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