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時間感、趕時間

由於職業是老師的緣故,一直都跟年輕的族群有著「若即若離」的接觸。

「若即若離」的理由很簡單:我看得到他們的現況(即),但他們去看不到我的過去(離),我的心是在他們身上的,希望他們未來能過得好,這一點,我們彼此都知道(即),但是為了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目前當下該做些甚麼事,譬如好好用功讀書、少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早睡早起、少吃漢堡薯條、多吃青菜蔬果等等,卻又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建議,很難讓年輕人聽進去(離)。

在學校的學生是這樣,在道館的也很像。雖然年紀不同,生活當下的重心不同,然而,無論是升學考試、謀職、升遷、養兒育女、購車買房、比賽奪牌、升級升段、減肥瘦身、功成名就等等,煩惱卻都是一樣的。

以學校的學生為例,現在是學年末了,十一月的時候,學生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 NCEA 大考,然而,很多學生卻還看不到這個點,而只把焦點放在下周要開始的「模擬考」。

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凡人」,缺乏遠見。所以,在剛開學時,都有很強的學習動機,但熱度大多只能持續三分鐘,所以,從開學到現在的學習過程中,會有病假缺課、上課分心沒有聽講、回家沒有做作業、沒有複習等情況,到了現在,考試在即,面對這麼多似懂非懂的教材,心裡開始慌亂,但也感到有需要有所作為的想法,然而,無頭蒼蠅般的打開課本,每一行、每一頁都要花費很大的心力才能讀懂,問題是,光讀這麼幾頁書,結果還是不可能考好,但是,卻已經身心俱疲了!

在感到「身心俱疲」之後,自然是需要休息、充電的!然而,由於對這個「身心俱疲」的感覺實在太深刻,所以,休息就成了「逃避」,甚至轉成焦慮與憂鬱。

我當然不是心理衛生專家,我之所以有這個看法,自然是來自親身經驗,因為我自己就曾是這樣的學生。

在道館裡,每年都會來很多的劍道新生,一開始也都是懷抱著憧憬與遠大的目標,希望成為武林高手、一代劍士。然而,大多數的新生在升上「初段」之前、在開始有段之前,就會離開道館了。有些當然是有特別的理由,但更多的人其實是「默默消失」的。

為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默默地離開?在我心裡,我已問過不只千遍!

在新生之外,很多人練到初段,停了;練到二段,停了;練到三段,停了;練到四段,停了。他們的熱情為什麼會消失?

還是要說,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我也無意要提出一個「完整」的解答,在此,我只想從「時間感」的觀點出發,分享一點經驗而已。

劍道的升段考試裡,想考兩段,需在取得初段之後,至少再修煉一年;考三段則需要在二段之後至少修練二年,餘此類推。而在我們道館,根據經驗,至少要二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取得初段。

這些年,我感覺,這個「動輒數年」的時間,對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太長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年輕人可以接受「打一輩子劍道」的邀請?

人活著,難免都會有一些壓力,就像劍道會有「想贏怕輸」的種種糾結一樣:總是有些人,你「現在」是打不贏的!

「現在」其實就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想著我何時可以存夠購房的頭期款?想著我何時可以還清房貸、財務自由?身旁呼嘯而過的拉風跑車,我何時才能也開一台?想著下禮拜的考試或作業繳交期限,我能考得好嗎?

其實真正糾結著我們的,不是在「現在」,而是「專注在未來」,或是對未來的期待或盼望。

對於美好未來的期盼,本來就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會去計劃,並願意在當下去努力,甚至吃苦、忍耐,就像那個「棉花糖」的心理實驗:我們都願意為美好的未來,稍稍犧牲眼前的享樂與滿足。

問題在於那個未來卻「遲遲不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愛因斯坦所討論的那個高速(接近光速)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無論你高興與否、悲傷與否,我們的時間都是等速向前流逝的。

然而,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網路媒體的發達,我們日常生活從此無可避免地多出了一個「心理世界」,給了我們不同的「時間感」,讓我們產生那個美好的未來「遲遲不來」的錯覺,甚至急迫、窘迫、沮喪、焦慮等等。

怎麼去克服呢?

在還不到重症的情況下,我想,解答還是:專注在當下。

如何專注在當下呢?

從我的劍道經驗,借一條我很喜歡的手拭來回答:「日日感思流汗之行」。我想,焦慮、憂慮、沮喪等等,都是心理上的感覺,顯然是心理過度活動的結果,我的經驗是,比起用心理來控制心理,不如用身體來控制心理。

我知道很多提倡 Mindfulness (用心) 的心理治療會用冥想、深呼吸、工筆畫、著色等方式,其實,瑜珈、念經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練劍的人,拿起竹劍,揮揮擺振,效果也是一樣的。甚至,穿起球鞋,走出戶外,散步、跑步或去籃球場自己投籃,先讓讓自己專注在這些單純的肢體活動中,能夠流流汗更好。原則就是不要一個人關在房間裡,試著用憂慮、擔心來解決問題。

然而,這些肢體活動只能暫時轉移注意力,但卻還是不能解決最基本的壓力來源。

對於要準備考試的學生,還是要坐下來,把可本打開,逐字逐句第開始看書,不求進度,而是依自己的狀況,設定手機的鬧鈴,十五分鐘或半小時等等,因人而異,「只要時間到,就代表任務解除」,就這樣,每次專注一段短的時間,一點一滴去消化自己原本該消化的東西,逐漸累積自己的實力。

生活中的其他目標也是如此,我景仰的石田範士曾說:只要不懈怠,牛步也能行千里。森岡先生曾說:小習慣造就大未來。中國古話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以及「點滴穿石」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事實上,水滴並無意要穿石,這就是一個很自然的自然現象,誠如蘇東坡的某段詩句「無意於佳,乃佳」,我們只要化身成小水滴,持續地滴滴答答就好,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憑空消失的日子:儒略曆 - 格里曆

頒行格里曆的1582 年十月:消失的十天 日不落國的 1752 年九月:消失的十一天 在我知道英文的名字大多是以「音譯」的方式進行之後,把「Mary」譯成「瑪麗」或「瑪莉」很容易理解,但是,為什麼「John」會被譯成「約翰」呢? 今天,碰到一個更有趣的譯名:「Julian calendar」是「儒略曆」! 好奇之餘,上網搜尋了一下,意外地增廣了見聞:  由於「0.002%」的誤差: 儒略曆每年 365.25日 與 格里曆每年 365.2425 日。 在曆法的改革上, 每個國家、地區,因採行新曆的時間不同, 各自在月曆上「抹去」的日子,也從 10 到 13 天不等。 這樣「憑空消失」的日子,什麼時候會再來呢? 《科學發展,2015年4月,508期》 * * *  底下文字,節錄轉貼(並稍稍改寫)自維基百科: 儒略 (拉丁 文 : Gens Iulia  或  Iulii ),一譯 「 尤利烏斯」 ,是古 羅馬 的一个 貴 族氏族, 現今 也被用作該氏族成 員「 儒略・凱撒 」(或: 尤利烏斯・凱撒 )的代名 詞 。這個氏族成 員 在 羅馬 共和 國 早期享有尊 貴 地位,第一位成 為羅馬執政官 的是公元前 489 年的 Gaius Julius Iulus ,但最 為 人熟知的是儒略·凱撒 。 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現在通常將此人譯作 「 尤利烏斯·凱撒」 , 但在天文學上仍沿用「儒略曆」一詞,而不是「尤利烏斯曆」。 * * *  儒略曆 (Julian calendar),是 格里曆 (Gregorian calendar) 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 儒略・凱撒 (Julius Caesar,後稱「凱撒大帝」) 採納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 Sosigenes of Alexandria )計算的曆法,在公元前 45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曆法的一種曆法。一年設 12 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 365 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  365.25  日。 由於累積誤差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1582 年後被教

劍道旅程:初段至五段半的「旅遊手冊」

2009年,懷卡托劍道協會升段審查 認識我的好友,大概都知道,在 1998 年時, Marleen 與我機緣湊巧移居紐西蘭的漢彌爾頓市(Hamilton),成了方圓百里之內,「唯二」會打劍的兩個人。隔年,因緣成熟,成立了 懷卡托劍道館 ,開始肩負起「 劍道指導者 」的重任。 自己打劍道,跟教別人打劍道,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記得在道館成立約半年左右, 徐恆雄教練率領了二十多位師兄弟,到紐西蘭來看我們 ,在教練返國之後約一年,換我回台灣。在前去拜訪教練的時候,教練問我的第一句就是:「說吧!你哪裡不會教?」 我不禁大笑出來,回答他:「 教練真是『內行人』! 」 在劍技的教學之外,如何幫學生通過升段考試(昇段審查)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大家或許可以想見,當我們「從一二一二開始」教出來的學生,第一次升上初段時,我們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實在是相當美好。曾經,我記得每個升段的學生,也曾在雅虎奇摩部落格中寫下我們道館「 十七段 」的故事。 底下我希望分享的是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參與紐西蘭劍道協會的昇段審查(從六級到四、五段)經驗,以及向幾位熟識的日本先生請益,而逐漸摸索出一套「說法」,主要是針對我們道館裡的初學者,幫助他們在劍道的旅途中,有個方向感,類似「旅遊手冊」或「觀光指引」的功能。 若在此分享之後,也對劍友有幫助,自然是功德無量! 簡單來說: 初學者在「級 Kyu」的階段 ,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在肢體上能夠做出「氣劍體一致」的正確打擊動作。具體來說,當元立(motodachi)提供打擊目標,初學者的打擊動作愈「協調」時,所獲得的級數便愈高。按這個標準而言,「一級」的初學者,就是可以做出氣劍體一致的人。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下) 升段考試的基本項目,由淺而深包括:中段構形、腳步、擺振(面、胴、手、上下擺振、斜擺振、快速擺振等),打擊的部分,在有元立的條件下,能夠打出基本的「五本招式」:面、手、胴、手-面與手- 胴。 以上這些也就是我們在新生班的教學重點。 2016年懷卡托劍道協會昇段審查,初學組(三級以上,含三級) * 「初段」的標準是,兩位「一級」的劍士,在為時約一至二分鐘的「地稽古」時間內,可以打出「有效打擊」。 與一級的差別是:「一級」時,是有元立會讓出

紐西蘭中小學的學期簡介

很多好友希望多了解一些紐西蘭教育的相關議題,希望我能做一些介紹,思來想去,決定從最簡單的「學制」、「上下學時間」、「功課表」與「放假」的制度開始。 紐西蘭的學校分三級,於台灣相似,但在年級的安排上有些差異。 台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二年國民教育。 紐西蘭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二年、高中五年,共十三年的國民教育。 有趣的是,紐西蘭是五歲入小學,早台灣一年,因此,大家受完國民教育的年紀是一樣的。只不過,台灣的學年是從九月開始,而紐西蘭是從二月開始,所以,中間會有半年的差別。 用英文來說,紐西蘭小學是 Primary School,初中是 Intermediate School,高中是 High School。這不同於在台灣我們習慣以「美式」的 Ju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國中,Senior High School 來稱呼高中。 用數學來總結一下紐西蘭學制:Primary 是 Year 1-6,Intermediate 是 Year 7-8,High School 則是 Year 9-13。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小細節,在紐西蘭高中的前兩年(Year 9 與 Year 10)是 Junior High,後三年(Year 11、12、13)則是 Senior High。 在中學的這後三年,學生得參加簡稱為 NCEA 的國家級考試,及格者,才算「高中畢業」。(NCEA 相當複雜,容我稍後再專文分享) * 一般說來,紐西蘭的中小學是從早上九點開始上課,下午三點左右放學。 我女兒的小學,要求小孩在八點半到九點之間到校,九點整開始第一堂課,三點整放學。第一堂下課時間(稱作 interval)是 10.40 到 11.00 的早茶時間,午餐是 12.30 到 1.30,有三十分鐘。因此,一天只有「三節課」,一節約一個半小時:早上有二大節,下午有一大節。 目前她就讀的中學,要求學生在 8.45 以前要到校,下午 3.15放學。 而我目前服務的學校,老師在 8.30 開始晨會,8.50 開始導生班,學生須在此時進教室點名。   第一堂課從 9.05 開始,10.05下課   10.05 開始第二堂課,11.05 下課   11.05 到 11.30 是下課時間(稱為 inter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