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職業是老師的緣故,一直都跟年輕的族群有著「若即若離」的接觸。
「若即若離」的理由很簡單:我看得到他們的現況(即),但他們去看不到我的過去(離),我的心是在他們身上的,希望他們未來能過得好,這一點,我們彼此都知道(即),但是為了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目前當下該做些甚麼事,譬如好好用功讀書、少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早睡早起、少吃漢堡薯條、多吃青菜蔬果等等,卻又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建議,很難讓年輕人聽進去(離)。
*
在學校的學生是這樣,在道館的也很像。雖然年紀不同,生活當下的重心不同,然而,無論是升學考試、謀職、升遷、養兒育女、購車買房、比賽奪牌、升級升段、減肥瘦身、功成名就等等,煩惱卻都是一樣的。
以學校的學生為例,現在是學年末了,十一月的時候,學生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 NCEA 大考,然而,很多學生卻還看不到這個點,而只把焦點放在下周要開始的「模擬考」。
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凡人」,缺乏遠見。所以,在剛開學時,都有很強的學習動機,但熱度大多只能持續三分鐘,所以,從開學到現在的學習過程中,會有病假缺課、上課分心沒有聽講、回家沒有做作業、沒有複習等情況,到了現在,考試在即,面對這麼多似懂非懂的教材,心裡開始慌亂,但也感到有需要有所作為的想法,然而,無頭蒼蠅般的打開課本,每一行、每一頁都要花費很大的心力才能讀懂,問題是,光讀這麼幾頁書,結果還是不可能考好,但是,卻已經身心俱疲了!
在感到「身心俱疲」之後,自然是需要休息、充電的!然而,由於對這個「身心俱疲」的感覺實在太深刻,所以,休息就成了「逃避」,甚至轉成焦慮與憂鬱。
我當然不是心理衛生專家,我之所以有這個看法,自然是來自親身經驗,因為我自己就曾是這樣的學生。
*
在道館裡,每年都會來很多的劍道新生,一開始也都是懷抱著憧憬與遠大的目標,希望成為武林高手、一代劍士。然而,大多數的新生在升上「初段」之前、在開始有段之前,就會離開道館了。有些當然是有特別的理由,但更多的人其實是「默默消失」的。
為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默默地離開?在我心裡,我已問過不只千遍!
在新生之外,很多人練到初段,停了;練到二段,停了;練到三段,停了;練到四段,停了。他們的熱情為什麼會消失?
還是要說,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我也無意要提出一個「完整」的解答,在此,我只想從「時間感」的觀點出發,分享一點經驗而已。
在劍道的升段考試裡,想考兩段,需在取得初段之後,至少再修煉一年;考三段則需要在二段之後至少修練二年,餘此類推。而在我們道館,根據經驗,至少要二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取得初段。
這些年,我感覺,這個「動輒數年」的時間,對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太長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年輕人可以接受「打一輩子劍道」的邀請?
人活著,難免都會有一些壓力,就像劍道會有「想贏怕輸」的種種糾結一樣:總是有些人,你「現在」是打不贏的!
「現在」其實就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想著我何時可以存夠購房的頭期款?想著我何時可以還清房貸、財務自由?身旁呼嘯而過的拉風跑車,我何時才能也開一台?想著下禮拜的考試或作業繳交期限,我能考得好嗎?
其實真正糾結著我們的,不是在「現在」,而是「專注在未來」,或是對未來的期待或盼望。
對於美好未來的期盼,本來就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會去計劃,並願意在當下去努力,甚至吃苦、忍耐,就像那個「棉花糖」的心理實驗:我們都願意為美好的未來,稍稍犧牲眼前的享樂與滿足。
問題在於那個未來卻「遲遲不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愛因斯坦所討論的那個高速(接近光速)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無論你高興與否、悲傷與否,我們的時間都是等速向前流逝的。
然而,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網路媒體的發達,我們日常生活從此無可避免地多出了一個「心理世界」,給了我們不同的「時間感」,讓我們產生那個美好的未來「遲遲不來」的錯覺,甚至急迫、窘迫、沮喪、焦慮等等。
*
怎麼去克服呢?
在還不到重症的情況下,我想,解答還是:專注在當下。
如何專注在當下呢?
從我的劍道經驗,借一條我很喜歡的手拭來回答:「日日感思流汗之行」。我想,焦慮、憂慮、沮喪等等,都是心理上的感覺,顯然是心理過度活動的結果,我的經驗是,比起用心理來控制心理,不如用身體來控制心理。
我知道很多提倡 Mindfulness (用心) 的心理治療會用冥想、深呼吸、工筆畫、著色等方式,其實,瑜珈、念經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練劍的人,拿起竹劍,揮揮擺振,效果也是一樣的。甚至,穿起球鞋,走出戶外,散步、跑步或去籃球場自己投籃,先讓讓自己專注在這些單純的肢體活動中,能夠流流汗更好。原則就是不要一個人關在房間裡,試著用憂慮、擔心來解決問題。
然而,這些肢體活動只能暫時轉移注意力,但卻還是不能解決最基本的壓力來源。
對於要準備考試的學生,還是要坐下來,把可本打開,逐字逐句第開始看書,不求進度,而是依自己的狀況,設定手機的鬧鈴,十五分鐘或半小時等等,因人而異,「只要時間到,就代表任務解除」,就這樣,每次專注一段短的時間,一點一滴去消化自己原本該消化的東西,逐漸累積自己的實力。
生活中的其他目標也是如此,我景仰的石田範士曾說:只要不懈怠,牛步也能行千里。森岡先生曾說:小習慣造就大未來。中國古話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以及「點滴穿石」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事實上,水滴並無意要穿石,這就是一個很自然的自然現象,誠如蘇東坡的某段詩句「無意於佳,乃佳」,我們只要化身成小水滴,持續地滴滴答答就好,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