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Seme (w/English CC) 小林英雄 先生 - 攻め方
我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打擊的三個時機」:對手啟動之初、招式結束之時,與對手身心停滯時。從那時起,這個說法,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練習方向。
2017 年時,七段教士宇都宮先生來訪,他教了我 okori 的觀念。距離 2009 年剛剛認識也是七段教士的森岡先生,已經過了八年的時間,在那一年,森岡先生問了我:
我想,對於「先攻再擊」的原則,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在攻(seme)之後,何時出擊?則一直是個重大而讓劍友們疑惑的課題。
最近,從劍友們分享的影片中,聽到小林範士說:攻(seme)是為了「創造 okori」,讓我對「攻 seme」又多了一層了解!
此外,在影片中,小林範士還區分了 seme to strike(為擊而攻)與 seme and strike(攻、擊同時) 的不同,我覺得,這是對「懸待一致」做了很深刻的詮釋。
我想,聽完小林範士的講解之後,在觀念上,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何落實到日常的稽古裡呢?
Seme 攻,可以怎麼練?
攻的練習方法,當然有很多,每位老師也都各有各的心得與專長。
我想在此分享大約在十年前(2009/2010),森岡先生給我的一個建議,而我也依照這個建議,很乖、很認真地練習了好幾年,如果後輩劍友還沒有找到特別的方向,不妨參考一下:
專注於三招:
- 小支的面(small men)
- 小支的手(small kote),以及
- 面迴旋胴(men-kaeshi-do)
這三招的使用方法或邏輯是:
- 在你攻進去之後,如果對受沒有特別的動作,你就打面部。
- 若是你一攻進去,對方就出手打面部過來,此時:
- 如果來得及下,就打小手(kote),接近常見的出端手(debana kote);
- 若是來不及,就打迴旋胴(kaeshi do)。
- 專注於這三招,但不要以為這是天下無敵的「必勝三招」。
我知道,稍微有些經驗的劍友一定會感到懷疑,因為容易出現的情況往往是,在稽古時,當我們一出手打擊面部,反倒被對手的出端手或迴旋胴給打去了。
的確是會如此,然而,我想提醒的是,我這個建議的用意在於:攻的練習。這三個招式與運用的邏輯,並不是「必殺技」,它們無法保證你能「打贏」或是打到對手,但是卻能逐漸積累你在「攻 seme」的功力。
不要忘記劍道裡有一句格言:
為什麼打到別人要反省?被別人打到要感謝?反省甚麼?感謝甚麼呢?
出手打到別人之後的「反省」,英文是 reflect(反思),是很中性的一個詞:這次打擊成功了,想著如何改善下一次的打擊,如何讓下一次的打擊可以更好;而不是做錯事之後的那種反省。
至於被別人打到時,要「感謝」的是,別人透過他們的修練,可以指出我們自己的缺點:也許是自己的打擊動作不夠快,甚至是有錯誤、有缺點,或是沒有挑對出手打擊的時機,抑或是出手前的意圖太明顯,已經被人洞悉之類的。感謝對手告知我們自身的缺點,從而去改進這些問題。
另一個值得「感謝」的地方是,如果你能看懂、體會或悟出對手是如何打到你的,那麼你也就能「依樣畫葫蘆」用相同的方式去打到別人。這是從稽古中學習與成長的最佳途徑,所以,當然是值得真心感謝的一件事。
因此,這也是為何在劍道裡會有「因挨打而進步」的教導的原因。這其實也是脫離劍道瓶頸的一個重要心法:不要怕被打到。
Okori 是甚麼?
簡單來說,Okori 是對手「想要出手前的那一瞬間」。
按我剛剛所說的,我們就是把中段站好、準備好,靠著腳步移動或手腕操控竹劍去「攻面」,但在時機出現之前,不要貿然出手打擊(這就是 tame)。然而,一旦「時機」出現,就要斷然給出捨身(sutemi)的一擊。萬一判斷錯誤,落入對手的陷阱之中,因為自己是「捨身一擊」,就像棋奕世界裡的「起手無回大丈夫」那樣,你還是應該完成自己的打擊動作,並接受自己被對手打敗的結果,而不是中途縮手,讓自己原本的動作「半途而廢」,而失去殘心(zenshin)。
切記:稽古不是比賽,也不會有人頒發獎盃給我們。稽古是一個鍛鍊的過程,是一個累積實力、功力的過程,相較於比賽與升段檢定,它也是劍道裡最真實的存在。
在此最為恰當的比喻就是:你是想「爭一時」或是「爭千秋」?
回顧我個人在過去十年左右的稽古裡,最初幾年,我的確是稍微刻意地迴避比賽,理由是不希望自己因為比賽勝負的壓力,干擾了自己的練習。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樣「迴避的做法」是否正確,或是否會有效果,只能歸咎於自己的心態還是不夠堅強,在比賽場上,還是很難視勝負為無物。不過,漸漸地,我也比較能有「平常心」,帶著「比賽當練習」的心態,參加紐西蘭的一些比賽或演武。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體會到,長時間專注於這三招的結果,讓我體會到「一眼二足三膽四力」的意思:我開始「看得到」一些東西,例如時機、「先」(sen)、okori 等
專注於這三招的另一個好處是,由於這三招同時包含主攻與防守,無論自己是打到別人還是被別人打到,由於身體致力於要保持這個既可功又能守的態勢,無形之中,自然能體會到何謂「懸待一致」的構形(kamae)。
簡短來說,要有懸待一致的構形(kamae),才能有有效的攻(seme)。當在逼功或誘功取得成果時,看得懂 okori,自然能取得先機(sen),從而給出成功有效的一擊:一劍打心。
我自己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我最初只能看到的 okori 是對手身體上的一些準備動作,逐漸地,我竟開始可以感覺到某些對手在動心起意的瞬間,知道他們就要打過來了!(雖然他們的身體、劍尖還沒有開始任何動作)。也就是這份心理上的感覺,讓我懂得,高段老師所說的「心如明鏡」與「四戒」之間的關聯是甚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