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Beautiful - 細節、細心與細膩

今晨收到宇都宮先生與他的夫人寄來的包裹, 裡面是他們家送給我們家的聖誕禮物。 除了感恩禮物與他們的心意之外, 他們所選用的封箱膠帶, 也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與先生認識的緣分,最早是在 2012 年, 他的小孩來紐西蘭留學並加入我們道館的練習而開始的。 終於在 2017 年時,機緣成熟, 先生能夠到訪紐西蘭,在我們道館辦了一次講習, 這是我和他的初次見面。 先生自然是教了我們很多東西, 基本動作、劍道形、審判法、稽古等等 (臉書相本)。 然而,在先生的口中,有個字讓我印象深刻: Beautiful. 在講習中,他曾打趣地說道: Everything needs to be beautiful. Dress up beautifully. Beautiful Men, Beautiful Kote, Beautiful Do ...  Beautiful Shinpan - rolling the flag, raising flag ...  Do Kata beautifully ... etc. 想想也沒錯,我們的確可以把 Beautiful 放進劍道的每個角落裡! 甚至,在劍道以外的世界也可以! 講習期間,在學員與先生晚餐的閒聊中 先生拿出筆,在餐巾紙上,寫下「一剣打心」, 還記得當時看到這四個字時,心中的那份激動與豁然開朗的感覺, 餐桌果然是「第二道場」無誤! * 劍道好友可能記得, 我寫過一篇關於「 打劍像個先生(sensei) 」的文章。 在我目前服務的男子高中, 男老師多是打著領帶到學校上課的 。其實,校方並沒有硬性規定,不過,很久以前,校長有過一次簡短的談話,大意是: 我們當老師的人,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以身作則」( role modelling )。 當老師們能以身作則,例如打領帶,學生自然不會有不穿制服的問題。 也的確,相較於許多學校,我們學校的學生,的確沒有什麼制服的問題。 * 今晨,收到這個包裹,看到這個與回收紙箱顏色相配的藍色封箱膠帶,耳邊彷彿聽到先生口中的「 Beautiful 」! ...

2010 女兒的劍道課

女兒的劍道課 2010-03-24 角正武範士在紐西蘭講習的同時,我正在台北參加亞洲區的裁判講習。所以,在拍這些照片的同時,我並不在場。想來很有趣!在不同的時空中,我們一家三口正做著相同的事,不可謂不有趣! Marleen 和我都很感動,看著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 以這麼專注、和藹的態度,跟一個「小女生」講話 ... ... (我自己可能都還沒這麼「認真」跟小芙講話。 )  Marleen 跟我轉述:星期六一大早六點半的「朝稽古」,小芙是當場唯一的小孩。但是因為精神卓越,勇於跟大人平起平坐接受試煉,所以很讓許多 Sensei 及與會劍友印象深刻。特別是 Asa-keiko (朝稽古)可是要清晨六點起床空腹,6.30 就開始打到 8.30。當小芙著裝整齊(都是自己穿喔)準時出現在道館時,我看到許多讚賞的眼神(小女孩好像不太清楚)。所以,散會前才會有 長山 Sensei 主動送她和式外套,要她長大可以穿。 此外,朝稽古結束的擊鼓聲過後,排在 Sumi sensei 下一位的 Sensei 還將曉芙從高聳的隊伍後面挑出來稽古,做為結束。看到曉芙氣劍體一致地強有力擊出每一支,媽媽自己都很感動。 有類似經驗的劍友大概知道,要排隊和「先生(sensei)」稽古,得排很久,假設前面有三個人,一個人跟老師稽古三分鐘,你就得等上十分鐘。所以,在劍道場上,以「十分鐘換二分鐘」是常有的事,而一場稽古的總時間,大多不會超過一小時! 當日,這位小孩就在滿是大人的隊伍中排隊,在終於等到 Sumi Sensei 時,他給了小芙四分鐘的時間!比給其他的成人劍士還要久。讓我和 Marleen 感動的是,他沒有因為她是小孩而「敷衍」她,反而因為她是小孩,Sensei 還更用心地指導她!(Sumi sensei 給每一位大人劍士都超過五分鐘,也給了曉芙大約五分鐘。我等有空會放上 youtube 共享。也讓在台灣的 Sam 羨慕一下) 甚至還在當天的晚宴前,對小芙提出將來可以住到他家的邀請!(羨慕 ... ... 希望她的爸媽也有份!)  ※ 當日的裁判講習開放給紐西蘭三段以上的劍友去當實習裁判,而小芙則充當選手。沒想到,年紀小小的她,竟然也打到一隻 Kote,有兩支旗子舉了起來,另一為裁判認為不算。 Sumi sens...

霍金的「大設計」

《 The Grand Design 大設計 》 Stephen Hawking & Leonard Mlodinow 著 郭兆林 & 周念縈 譯 Model-dependent realism 模型相關真實論: 模型相關真實論的基本概念是人類大腦打造了這個世界的模型,據以詮釋感官輸入;當某個模型能夠成功解釋事件時,我們便會對此模型及其構成元素與概念賦予真實特性或視之為絕對真實。但面對相同的自然狀況,可能有不同的模型存在,且分別具有不同的基本元素和概念。如果有兩項物理理論或模型都能夠正確預測相同的事件,我們不能說哪個比較真實,而是我們可以隨意蔡用最便利的模型。 M-theory M 理論: M 理論不是一般所認知的理論,它是由許多不同理論所構成的一個大家族,其中每一項理論只能夠對某個範圍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做良好的描述。 似乎沒有人知道 M 代表什麼意思,可能是 master(主)、miracle(奇蹟)或 mystery(神秘),又似乎三者全是。 Supersymmetry 超對稱: 一種奇妙的對稱,與日常空間中的轉換無關。超對稱的重要涵義之一是作用力粒子和物質粒子,及作用力和物質,其實只是一體兩面而已。 Supergravity 超重力論: 此重力理論具有操對稱的對稱特性。 * 在馬雅古經文《議書》(Popol Vuh)中,神宣布道:「創造萬物將無功無勞,除非有感覺意識的人類存在為止。」 * 「宇宙最不能理解之事,在於它是可以理解的。」 愛因斯坦 “ 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at all comprehensible. ”  ― Albert Einstein 中文版代序:〈從金魚缸中拼湊宇宙的面貌〉(孫維新) 存在之奧祕 法則的支配 真實是什麼? 多重歷史 萬物理論 選擇我們的宇宙 乍看下的奇蹟 大設計 字彙 誌謝 *  (作者在誌謝中)感謝經紀人 Al Zuckerman 和 Susan Ginsburg 的支持與鼓勵,他們老是說兩句話:「 已經寫完了吧! 」、「 別擔心何時完成,總是會寫完的 」,而他...

「出劍落空」的感覺

2018-10-24 週三晚稽古 我在紐西蘭的生活很單純,除了偶而的講習、訪客或比賽,週三晚與週六下午是我們道館的例行練習時間。 自從某一次的練習,我體會到練劍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 洗臉 一樣,於是我很自然地就出席了每一次的練習, 不論晴天、雨天 ,不論高興、憂傷,也不論當天工作是否繁忙,總之,我就是會去道館,打多打少、打贏打輸、打好打壞,都不管,也不很在意,唯一在意的就只是在當下,盡力揮出當時情況能揮出的最好的一支劍而已。 昨晚的例行稽古,出席的學生有初學的新生,已經學過一段時間的有級者(Kyu grades),即將升初段的,初段與四段,劍齡則從數月到二十餘年的劍友學員。 稽古中,我給了幾位學生關於「 殘心 」的建議。 然而,稽古後,在我坐上駕駛座回家的途中,有個我景仰的 七段先生 的身影,不自覺從心裡浮現上來,那一瞬間,我感覺我對「殘心」又多了一層體會。由此,再回顧今晚與這些學生、學員的稽古,就得出一個劍道學習歷程的規律。 大體上,我們都從如何揮劍開始,然後,想著要打到、打贏對手。在學會基本打擊,可以基本達到「氣劍體一致」的要求時,在比賽時,旗子就有可能會舉起來了!此時約莫一級、初段。 接著,我們開始會連擊(連續技)、退集、體碰等等技巧招式,雖然比賽獲勝的機率提高了,但是也開始出現「打到,沒做殘心」以及「沒打到,卻作殘心」的狀況,更糟的可能是,因沒打到,而在「作殘心」時反而被對手打去的情形! 於是「打到,要做殘心(跑開、表示);沒打到要繼續打(殘心的另一形式)」就成了下一個課題。 回到我自己的體會是: 有打到目標時,我的殘心表示,還可以。 若打擊之後,被對手擋掉,不論是與對手分開或交鍔,我的殘心表示、體態也都還可以。 然而,若對手掌握我出劍的時機或中心線,讓我「出劍落空」時,我的「殘心」也會出現「漏洞」,回想我景仰的七段先生的身影,我意識到,我殘心漏洞是身、心、氣兼而有之,而這也是我未來要努力鍛鍊的目標! 對應到人生的旅程,回想年輕時,我們都想著「要成功」,偶而遇到的挫折,也都能把它們化作學習的機會。然而,隨著年歲漸長,也體會到很多的時候或狀況,不是單純的「人定勝天」就能解決的,或說不是單純的更用力、更努力或更有毅力,就能解決的! 很像「出劍落空」的感覺,那一瞬間,不像被隔開或沒打準那樣,會有...

2006 關於「攻」的討論

關於「攻」的討論 文章日期:2006-01-20 11:52 攻 -- 真的是一個需要用心體會和練習的概念 而不只是做出形式上的動作而已 重點還是精神、氣力的專注 和敏感、瞬間掌握時機打擊的能力 否則就像狐狸學弟講的:死,不枉矣!! 影子 (chaiing19712000) 說: 攻的必要 之前 SAM 學長有提到,強勁的打擊,必須要強勁的「攻」做為前奏。這點在湯野正憲老師著的「劍道教室」也有提到,他認為必須要「 攻而後擊 」,而不是「打了再擊」,在劍道中除了學習如何運動身體做出正確打擊之外,學習如何「攻」,也是很重要的。 初學者如何學習「攻」-- 從放低劍尖開始 ... 不過由於「攻」是個很難掌握的概念,湯野老師也認為: 「 『攻』是個很難理解的動作。攻可分做『有形的攻』和『心攻』,兩者合一所表現的攻,才是真正的攻。起初只練習型態上的攻。... 在第13課程,關於『攻』的項目,敘述採用『把劍尖降低進出一步』的方法來攻中心。這是在迄今所練習的攻法之中,最能為初學者使對方感覺到『攻』的攻法。 」(頁85) 因此之前讓我大惑不解的「放低劍尖」的作用,從學習如何「攻」、「形態上的攻」的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了。從「逼攻」的角度來看,因為把劍尖低下,攻方的手被隱藏起來,而且因為劍在對方竹劍底下,反而容易打對方的「出端手」,會讓對方備感威脅。從「誘攻」的角度看,因為把劍尖放低,自己的面部整個露出來,對方會覺得是個很大的空隙,很容易趨前打過來。從「心攻」的角度來看,以我自己的經驗,對方如果不是感到手部被威脅、被引誘打面、就是因為大惑不解而不敢輕舉妄動(我之前的狀況),無論那個狀態,對方都非常容易因為我方放低劍尖這個動作,而陷入劍道四戒:驚、懼、疑、惑中。因為有這樣的作用,所以我最近也試著在對打時放低劍尖,以學習掌握攻的動作和感覺。 當然讓對方感到被攻之後,能不能掌握時機,做出迅速而正確的打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像我在總統盃時因為劍尖放低,反而被對手搶到「出端面」..(~>_<~),還有跟林豪駿教練練習時,被他用「單手刺擊」準確刺中喉部 ...:P,無論如何,我覺得還是要靠持續的練習來加強! Sam(sam9117)說: Re: 為了攻而攻 看你這段描述,我的直覺是,你可能是「為了攻而攻」,過於...

握在自己手中的劍柄

( English translation is here. ) 七月5日時,我在臉書牆上貼出了這個問句。 理由並不是因為「我孤獨」,而是從臉書上看到某位「孤獨的譯者」描述她的心路歷程。由於我在「筆譯」這個領域,也算 有些經驗 ,所以不禁對她的文章有些想法。然而,相對於翻譯,劍道也是我生活的重心之一,不免產生一些聯想,於是有此一問。 我喜歡部落格、臉書等媒體的重要理由是「拋磚引玉」。隨意說點自己的心情、想法,總能從好友、臉友、格友處得到許多或精闢、或幽默、發人深省的回饋。例如: 孤獨很好啊 ... 交劍知愛 要怎麼進化都只能靠自己 ... 只有你自己知道追求的目標... 和自己相伴沒有孤獨 ... 隱性的孤獨 ... 看不見盡頭的苦路 ...  因為孤獨,更能感受夥伴的存在 ... 孤獨沒有比群體來的快進步。 有時候會想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撐下去 ... 修養自己~影響別人 ... 冷暖自知,點滴在心頭 ... 我整整不懈的走過 61 年 ... I believe that parts of it can be lonely... 我想,對於這麼一個「主觀」的問題,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可言的。然而,在這麼一串深刻的對話之中,森岡先生也給了我留言,一段我不是很懂的日文: 相手に向けている剣は、自分にも向いている。 自分はどのように生きるのかをいつも、試される。 勉強翻譯成中文,大概的意思是: 與對手切磋時,雖然劍尖是指向對方,但劍柄卻是操控在自己的手裡。 這是我一直秉持著的生活態度。 據懂日文的學生跟我說,森岡先生的原文有點文言,直譯成白話容易失掉那個「味道」。然而,就在我重複著唸著先生給的這則中譯留言時,勾起了我第二次與森岡先生在基督城相遇時的一段對話。 「你還是應該依照正確的方式練習」 初識森岡先生是於 2009 年,那是他 首次來紐西蘭擔任劍協年度講習的主講者 ,當時便對他的風趣、幽默又深刻的教學( 腹背、左足、肩膀捲落 ),印象深刻。在講習會結束時的致詞中,他更說明了,他此次講習所分享的內容,就是他自己準備八段考試的方法,希望我們也都能努力練習。 那一年,在他的所有教學內容中,提出一個讓我覺得很訝異的問題: 你為什麼出劍?...

劍道裡的那一瞬間

2018-06-23 五分鐘的話,用講的,很快,用打字的,很慢,翻譯的話,更慢! For Colin, Rob and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this conversation in Mandarine between me and some students in June 2015. The conversation started from one student asked me whether he was well-prepared for the "ippon" at the end of our ji-geiko. My main point was to emphasise that we need to have more "engagement" or"ai-ki" (synchronisation) in ji-geoko. These are nothing new but all based on the teaching from Sensei such as Inoue Hanshi , Morioka Sensei and my sensei in Taiwan long time ago. In my attempt of trying to explain this idea, I used some personal experience such as "locked by Sensei and seeing how Sensei kills me", one Ted Talk I shared with them before, and lastly, a common Korean drama theme present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I will try to translate (or sometimes just a summary because of repeating words) the conversation below. I f there is any thing that can help m...

心技一体

去年從北本帶回了日本全劍連出版的《劍道教學指導者手冊》( The Official Guide For Kendo Instruction   ),其中的第十頁明確指出,身為指導者需要鼓勵或培養社會共同接受的態度,例如:有禮貌、忠誠、謙虛、勇氣、誠懇、負責、合作、尊敬、考慮別人(關懷)等。 雖然我們道館一直都遵循這個方針,但是昨天,我還是老調重彈地跟學生複習了一下:我們打劍,不是打贏就好,也不是自私地只讓自己變強就好。 真正的「強」,不是只有「技」,還要有「心」,上面所例舉的那些態度,正是「強心」的第一步,也是「 心技一体 」背後的函意。 2018-05-05 Saturday Keiko: - Happy Birthdays to Nicole, Yana and Griffin. - Congratulations to Chris for his first Keiko of putting on new Hakama & Gi. - One purpose of Kendo instruction is to “ nurture socially acceptable attitude - etiquette, loyalty, humility, courage, sincerity, responsibility, cooperation, respect, and consideration are all qualities that can be cultivated in Kendo in order to build bonds of trust, and to be of assistance to other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 ( The Official Guide for Kendo Instruction , AJKF) Many thanks to Leo for the group photo. 2018-05-02 Wednesday Keiko: - 心技一体 - Kendo is not only a physical training but also a mental (and even spiritual) training. It...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文章日期:2007-09-25 23:21 劍道之美、始於著裝 ~ 延續「初任裁判」的心得分享。 在 Waikato 道館裡,除了安排有正式的護具穿戴教學之外,每一次戴上面部,開始對打之前,我們都會稍加檢視一下學生們穿戴護具的情形,幾個檢視的重點,供大家參考: 1. 水平的蝴蝶結 :道服上衣前端的蝴蝶結、胴部後方的蝴蝶結、面部的蝴蝶結,這三個節的園圈大小,與剩下的繩長,應該約略相等,而且需成水平方向。(當然還有大家已經熟知的面紐長度需短於40 公分。這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 繩結需成「水平」方向, 有一個科學的解釋 ,以及一個文化上的意義。科學解釋是,垂直方向的蝴蝶結,因為劍道練習過程中的移動,重力會輕扯那兩段直線的部份,使得蝴蝶繩較易鬆脫,因而影響練習的流暢與時間。 在文化意義上 ,據井上老師解釋,日本和服上的繩飾,生人的穿著是呈水平方向,而死後入殮時所穿著的和服繩結,則呈垂直狀。因而,在武士的著裝上,垂直方向的蝴蝶結,比較「不吉利」。 2. 背後的道服,是否「平整」 。穿道服與穿襯衫很像,在綁劍袴(hakama)之前,就應先把道服的前後部份拉平,再開始綁的動作。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穿劍袴時,應該先把左腳穿進去,再穿右腳?為什麼?理由是:習俗(convention)。當然,這點沒有硬性規性。不過,習慣上,先穿進的那隻腳,在脫劍袴時,則是比較後脫出來。 3. 頭巾穿戴後,應注意「收尾」。 在戴上頭巾、綁緊之後,如果還剩下一部份,在戴上面部之後,會多出一塊三角形的「尾巴」,這樣,在練習的過程中,便會飄來飄去,並不雅觀。 解決之道,是在綁完頭巾之後,把那塊多出來的三角形,再往內多折一折,如此,不僅不會有那條多餘的尾巴,而且,在頭頂的上方,也多墊了一層布,對「吸震」的效果,不無小補。 4. 面紐應該「平順」。 面紐在綁完之後,應該再用手指去檢查一下,面紐是否平順地貼在布糰上方。 若否,則應該稍加調整。 5. 手部(kote)的繩索 不應該過長而下垂。 6. 破損的護具應該盡快修理。 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有安全性上的考量。  * 當然,我完全同意,這麼樣「龜毛」、「認真」地穿戴道服、護具,與比賽勝負不特別有關係。但是,放眼望去,一些比較資深,也打得比較好劍友,他們穿戴護...

領帶

你會打領帶嗎?甚麼時候、跟誰學會的? 剛剛從臉書看到底下那段韓國製作的街頭實驗影片,勾起很多回憶。 我第一次學打領帶,印象中是國中時,看著偶而需要打領帶上班的爸爸,覺得實在很帥,而央求他教我的。然而,在之後的求學或職涯過程,卻幾乎都不需要打領帶。我甚至不太記得婚禮上的領帶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然而,現在的我,每天都打著領帶上學。 回想起剛到這個學校服務的時候,每天早晨出門前,都得和領帶奮鬥個十五、二十分鐘!偶而實在搞不定,又快要遲到時,只好拿著有拉鍊的那種「假裝領帶」充數。 現在,打領帶對我而言,早已經不是問題了。即使是早晨還在順眼惺忪的時候,也能憑著肌肉記憶,就把打領帶打好。 我們學校的十三年級學生,最正式的制服,他們稱為 No.1,就是白襯衫、領帶再加西裝外套。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或典禮,如始業彌撒等,都需要穿著 No.1 的制服。當然,你也可以想見,不是每個年輕男孩都會自己打領帶的! 這幾年下來,我遇過幾次,學生帶著稍微尷尬的神情或語氣來求救,請我幫他打領帶。一開始,我也是如影片中那位先生,先在自己的脖子上打好,再把領帶交給他,幾次之後,我也能在小孩的面前,幫他把領帶打好。 看著這段影片,回想起跟爸爸學打領帶的情景、憶起自己與領帶奮鬥的過程,也想起教自己女兒打領帶的情景(也是學校制服的要求),還有第一次幫學生打領帶的那種感覺 ... ... 為人兄、為人父、為人師,很簡單的一條領帶,帶著多少的傳承在裡面! What If a Job-Seeker Asked You For Help With His Tie?

煮飯或開車,至少得會一樣!

我讓女兒自己去取比薩,我則想用手機拍張照片,紀錄一下今天! * 去年底,女兒年滿十六歲,和許多這裡的小孩一樣,他們都想著用 「學習駕照」(Learner Licence) 來做為自己的十六歲的生日禮物。因此,自己安排時間,熟讀了 Road Code(交通規則),雖然陰錯陽差地晚了一天,但是也算如願以償地在生日的隔天,拿到了學習駕照。 在通過學習駕照的考試當天,我們也幫她申請加入成為 AA( Automible Association,汽車協會 )的會員,除了一般的緊急道路救援之外,還享有三堂(三小時)免費的道路駕駛課程。與台灣最大的差別是,紐西蘭沒有汽車教練場,紐西蘭的駕訓班(Driving School)就是一輛教練車跟一位教練,掛上黃色的「L牌」,就直接在路上練車! 我的車,理所當然地成為她的教練車。去年底,聖誕假期期間,每隔一兩天的傍晚,她就會問我:「 等一下可以帶我出去開車嗎? 」就這樣,我們開始利用學校放假期間,停車場空無一人的時候,開始練車。路線與台灣駕訓班的第一課無異,就是繞著停車場的周圍,繞著大圈圈來開,熟悉車子的油門、煞車與方向盤等基本性能。 把放假時的學校停車場,當成汽車教練場。 逐漸地,我們開始嘗試學校附近一些「幾乎」沒有人車的馬路,練習基本的讓路規則、紅綠燈、圓環等等。然後,她便登記她的第一堂駕訓班。 由於紐西蘭的駕訓班只提供 三堂「免費」的駕訓課程 ,所以,大多數的家長,特別是當爸爸的人,就成了「陪小孩練車」的首要人選。除非有必要,否則大家是寧可省下這每小時約 75 元紐幣(台幣約 1500元)的費用。 上完第一堂課的小孩,信心開始大增,所以,我們的對話變成是在「快回到家」時,她會問:「 等一下可以讓我開回家嗎? 」於是,我們從離家一個轉彎處開始,變成從兩個轉彎、三個轉彎的地方開始,我們換手開車。接著,我們還刻意更換回家路線,特意經過兩個圓環,才回到家。 上個星期,我們利用車流較少的傍晚時分,開始挑戰家裡附近一條時速八十公里的快速道路。也挑戰了家裡附近超市一個繁忙的圓環。整個過程,算是平穩順利,也是每位用路人對於「L 牌」的理解與體諒的功勞。畢竟大家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 一樣是練車,但是今天有點不同。 午後不久,媽媽有約必須出門,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