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週三晚稽古
我在紐西蘭的生活很單純,除了偶而的講習、訪客或比賽,週三晚與週六下午是我們道館的例行練習時間。
自從某一次的練習,我體會到練劍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洗臉一樣,於是我很自然地就出席了每一次的練習,不論晴天、雨天,不論高興、憂傷,也不論當天工作是否繁忙,總之,我就是會去道館,打多打少、打贏打輸、打好打壞,都不管,也不很在意,唯一在意的就只是在當下,盡力揮出當時情況能揮出的最好的一支劍而已。
昨晚的例行稽古,出席的學生有初學的新生,已經學過一段時間的有級者(Kyu grades),即將升初段的,初段與四段,劍齡則從數月到二十餘年的劍友學員。
稽古中,我給了幾位學生關於「殘心」的建議。
然而,稽古後,在我坐上駕駛座回家的途中,有個我景仰的七段先生的身影,不自覺從心裡浮現上來,那一瞬間,我感覺我對「殘心」又多了一層體會。由此,再回顧今晚與這些學生、學員的稽古,就得出一個劍道學習歷程的規律。
大體上,我們都從如何揮劍開始,然後,想著要打到、打贏對手。在學會基本打擊,可以基本達到「氣劍體一致」的要求時,在比賽時,旗子就有可能會舉起來了!此時約莫一級、初段。
接著,我們開始會連擊(連續技)、退集、體碰等等技巧招式,雖然比賽獲勝的機率提高了,但是也開始出現「打到,沒做殘心」以及「沒打到,卻作殘心」的狀況,更糟的可能是,因沒打到,而在「作殘心」時反而被對手打去的情形!
於是「打到,要做殘心(跑開、表示);沒打到要繼續打(殘心的另一形式)」就成了下一個課題。
回到我自己的體會是:
有打到目標時,我的殘心表示,還可以。
若打擊之後,被對手擋掉,不論是與對手分開或交鍔,我的殘心表示、體態也都還可以。
然而,若對手掌握我出劍的時機或中心線,讓我「出劍落空」時,我的「殘心」也會出現「漏洞」,回想我景仰的七段先生的身影,我意識到,我殘心漏洞是身、心、氣兼而有之,而這也是我未來要努力鍛鍊的目標!
對應到人生的旅程,回想年輕時,我們都想著「要成功」,偶而遇到的挫折,也都能把它們化作學習的機會。然而,隨著年歲漸長,也體會到很多的時候或狀況,不是單純的「人定勝天」就能解決的,或說不是單純的更用力、更努力或更有毅力,就能解決的!
很像「出劍落空」的感覺,那一瞬間,不像被隔開或沒打準那樣,會有對手給的反作用力,讓你保持平衡,可以重新振作。在劍術的較量下,沒能打到對手的原因很簡單,大多是「出劍的時機不對」,那麼在人生上的「落空」呢?我們該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身心氣),來保有我們該有的平衡呢?
劍道的修煉,真的給了我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