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習劍者之建議:以包容、謙和的心來學習劍道精神
蔡老師說明,劍道無論在哪個國家,其精神內涵皆是一樣的,而劍道的學習除了技術上的學習外,也別忽略了自己的內心的修養。相較於真劍的非死即傷,竹劍給了我們修正錯誤的機會,現代劍道的修煉,就是本著真劍的精神,透過竹劍,與劍友之間互相砥礪,接受建議,修正錯誤,透過劍道凝鍊自己的人格,目的不在成為一個「better fighter」,而是成為一個「better person」。
而對於日本,台灣人的歷史記憶,使得對日的情感與態度較為複雜,但蔡老師表示,從非日本人的「外國習劍者」而言,以「不仇日、不媚日」的態度即可。我們大可欣賞日本武士道中移植過去的中華文化,而非泛政治化的偏見或排斥,與其糾結在日本、中國的心結裡,不如培養「品日」或「品中」的想法與能力,不只是體能上,更應該從劍道的內在追求來了解日本,甚至是中華文化、亞洲文化,讓我們的「自我認同」是有自信、有尊嚴的。
蔡老師另外說明,他其實也從另一位女性學員身上學到很多。道館中有位較為年長的日本女性,她年輕時帶著小孩去道館,自己只能正坐在旁邊等小孩下課,沒有機會習劍,但當時便很想接觸劍道,因緣際會到了紐西蘭後,從懷卡托劍道館拾起竹劍,開始她的劍道之旅。蔡老師從這位學員的身上學習到很多,特別是思考到:如果把比賽從劍道中移除,那麼劍道還剩下些什麼?這個反思,讓他更深刻地觸及劍道的本質,並把這些體驗與感受融入日常教學。
而這位女學員,其實也正是「表千家不白流茶道」的正師範,去年開始,蔡老師協同他女兒一起拜入這位學員的門下學習茶道,從另一個面向去學習與了解日本的精神與底蘊,蔡老師與這位學員彼此以各自的專長,互為其師。這份劍道的緣份貼切地反映了小澤博範士「我以外皆為我師」的贈言。
摘錄自PeoPo 公民新聞: